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我们的设计为何不中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08:54 中国经济时报

  阮直

  6月28日在新华网上看到了一条消息,说在北京建设的31个奥运场馆中,中国人自己的设计仅有两个中标。原因是我们的设计没有个性,缺乏想象力。

  这样的结果应该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吧。虽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高楼像庄稼拔节,一年就长出一片城市的森林,但建筑设计真的缺少了个性,都有了点儿克隆的味道了。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将一个人蒙上眼睛,空投到某个城市里,将有地域标识的牌匾遮盖一下让他走完一条街,他也不会认出这是哪个城市的。若说如今的一座城市没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那也不准确,可是若说当今的一座城市没有几个标志性的建筑这绝不是夸大。

  城市的建筑个性哪去了呢?城市的建筑个性看来是被“统一”了。统一到哪去了呢?

  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那时无论是决策者还是老百姓,都有一股冲天的劲头,以北京为代表,一批具有革命性标志的建筑设计反映了那个的时代人们心态。天安门广场四周的建筑群就是那个时代建筑设计的写真,它的政治意义要大于它的美学意义。

  到了60年代,天灾、人祸与时俱来,当一个国家的老百姓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下时,建筑设计也就是个蒸窝头的水平,最大的创意就是底下有个“窝儿”,蒸时省柴,做时节面。

  70年代的中国建筑是恢复性的建筑,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还也还不完,火柴盒似的建筑最能体现了多快好省了。越有灵气,有思想的建筑设计师在70年代里都是“花架子”的代表,不会受到重用的。

  80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崛起”成了城市建筑的代表性符号,看谁设计的楼高,看谁的楼用上了现代的建筑材料,谁就是“先锋派”,这个时代的建筑设计基本上是香港、新加坡、日本的建筑设计的翻版,毫无民族文化特色。

  90年代,我们的建筑师们遭遇了一伙有王者气派的大款们的左右,这些暴发了的业主们恨不得一下子在自己有权力开发的那块地皮上复制出帝王的影像,移植来欧美的风格,缩微了的世界著名建筑,烤贝出盛唐一条街,北宋一座城。可是折腾到如今,咱中国人的建筑设计也没有一个是被世界公认的好建筑。

  21世纪开始,我们的城市建筑就和领导者的政绩系到了一起,一座城市的伟大建筑无不接近于甚至“挂靠”于城市主宰者政绩了。“重点工程”、“形象工程”、“XX一条街”,把建筑当成了一条条诱饵,用来吸引外来的投资者。这个时期的建筑无不打上当地乡长,县长,市长的个人审美络印。我们的建筑为了媚权、媚钱(不媚也没办法)这边拆旧的,那边建新的,强行的整齐划一,强行的统一标准,强行的井井有条,强行的宽大扩展,透视着城市建筑设计的强霸。

  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那么中国的城市建筑有不少就成了一座座凝固的遗憾。

  在这种建筑的文化背景之下,若能诞生出伟大的建筑设计师,怕是不大可能。所以北京那31个宏伟壮丽的奥运场馆的设计29个都是外国人的杰作。还好,我们总算还允许了全世界的建筑设计师都来竞标了,还没有运用权力将设计场馆当做一项政治任务分配给我们自己的设计部门。

  如今行政干涉是少了,但业主们认可的审美标准中国的设计师们往往是拧不过来。在一个金钱主宰着设计的体制下,我们的建筑真的能设计成“凝固的音乐”怕还是一种渴望吧。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