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有望进入“低通胀,高增长”阶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09:47 上海证券报 | |||||||||
本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次联合发布了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MangersIndex,简称为PMI),2005年6月份PMI为51.7%。PMI大于50,表明目前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增长阶段。但是,按照发布机构的说法,PMI指数已连续三个月(自2005年3月起)下滑,由57.9%降至51.7%,预示了制造业增长开始由上升转入高位稳定状态,并有小幅下降的可能。这一指标的公布之所以会特别引人注目,还因为它似乎与其他经济指标一起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有放缓的趋势。
确实,如果我们把PMI与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联系起来分析,就可以发现两者的波动曲线是相当一致的。2005年3至6月份的PMI由57.9%降至51.7%,反映未来投资支出意愿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也由一季度的135.9下降到了二季度的128.5水平。两个指标的一致下降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有逐渐放缓的迹象。尽管中国才刚刚开始收集及发布PMI信息,但从美国的经验看,PMI与季度 G D P变化曲线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PMI往往领先于GDP曲线的波动,并预示了经济扩张或收缩的变化趋势。 PMI这一月度指标之所以会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主要是受到美国的影响。其实,美国很早就开始发布PMI及相关指标,但很长一段时间里该指标并没有受到市场的关注,只是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1987年上任后,格老说他也密切监视这一月度指标,才引起了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关注。从此以后,市场目光逐渐聚焦于PMI指标上,这一指标不仅流行起来,而且还受到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偏爱,甚至每月都会急切地等待该指标的发布,以预测经济增长的趋势------是扩展还是收缩。 不过,在我们分析PMI指数时,需要注意一个核心问题,就是PMI的上升或下跌幅度并没有其变动的趋势来得那么重要,PMI可以一月一月地上升或下降,但关键是看PMI是否已显示出上升或下降的势头。从已公布的PMI数据看,尽管6月份PMI为51.7%,预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与制造业部门增长仍然强劲,但连续三个月的小幅回落,又预示着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趋势已发生逆转,更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阶段过渡。这一判断还受到另一个经济指标------工业生产指数(全国完成工业增加值)的有效支持。今年以来,全国工业生产指数1至2月份同比增长16.9%,3月份同比增长15.1%,4月份同比增长16%,5月份同比增长16.6%,显示出从下降转为回升的趋势。另外,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也在小幅回升,其中,1至2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5%,1至3月份同比增长25.3%,1至4月份同比增长25.7%,1至5月份同比增长26.4%。这些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制造业在内的总生产情况并没有恶化,而是仍处在一种有序的调整途中。 因此,尽管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但迄今我们仍没有有力的证据可以作出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已发生逆转或拐点已经出现的判断。其实,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是宏观调控的预期效果。我们不能由此说中国经济已偏离了增长的轨道,只能说中国经济正由原先的高速增长向现在的平稳增长转变。如果再结合其他经济指标(如CPI)看,目前中国很可能已进入一个"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