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环保局当“老大”的启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05:41 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提出环保是第一竞争点的思想,市委、市政府赋予市环保局“环保第一审批权”,任何建设项目的审批都要由环保局首先把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否决。显然,就现在各地政府最感兴趣的招商引资这件大事而言,廊坊破天荒地让环保局在地方权力部门里当了“老大”。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乱来,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哪一类环保抵得过温饱?但也应该看
到,廊坊已经是发展中国家的较发达城市了,且地处京津之间的风水宝地,早就超过了温饱阶段。而一般人都知道,只要不是饥不择食,就肯定要挑食。廊坊不是不想追求经济指标,而是在追求经济指标的同时,想通过环保来“挑剔”经济增长的方式。

  这其实也算不上新思想了。过去,环境没有成为产权明晰、严格监管的稀缺资源,以致在各种决策中环境保护部门总是靠边站。走进新时代了,很多地方由于发展阶段变了,人民群众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变了,新兴产业的要素需求也变了。按“三个代表”的要求,这些都变了,环境的地位当然也应该及时顺变。有些经济学家早在1990年代初就提出必须将环境容量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生产资料乃至发展目标来看待,这样,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才可能将“有限的环境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得到改善”列入决策目标。但直到21世纪,这种思路才在像廊坊这样的地方成为“现象”。

  话又说回来,环保局的地位不是在哪儿都应该摆到这么高的。即便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乌烟瘴气的重化工业区。这是因为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阶段、主导产业的不同,环境容量资源在各地的稀缺度迥异,对环境容量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和政府定价可能存在显著的不同。廊坊让环保部门当老大,是因为廊坊一方面是对环境有着我国最苛刻要求的京津之间的风水宝地,一方面也是海河下游环境自净能力极为有限的弹丸之地。这种地方,既不能将环境容量资源贱卖,以污染换钱;也不可能除了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就没事可干。所以,廊坊的环境容量资源完全可以被政府定高价。

  当然,这就要求这种企业污染排放少而经济效益好,否则企业是消费不起如此高价的环境容量资源的。像什么硫酸厂、屠宰场、水泥厂,被廊坊市环保局拒之门外,主要就是因为相对廊坊珍贵的环境容量资源来说,这些厂的经济产出太低而环境代价过高。同时,由于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经过环保局的“择优录取”,廊坊集中的必然都是低污染、高产出的产业,这种美名远扬后,不仅可以像滚雪球一样吸引其他“讲究环境”的企业,还可能带动房地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拒绝高污染产业损失的钱补回来。这事实上就会起到使地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

  不过,环保局到底能否当老大,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如果廊坊的经济发展的确受到了较大影响,那说明现在就“提拔”环保局,早了。结果呢,据报道,廊坊市的“环保第一审批权”拒绝了一批傻大黑粗的投资项目,却保住了廊坊的蓝天白云,留住了全市的花红草绿,换来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他们的这种做法不仅没影响全市的招商引资,而且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大项目纷纷落户廊坊,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平均每月引进资金2.8亿元的投资热潮。

  这说明,对廊坊这样的地方,环保局当老大不只是有利于环保,甚至能更好地造福一方,这也符合贤者让,能者上的一般竞争规律。当然,廊坊不是风景名胜区,将环境再拔高成为第一竞争点只是一种宣传策略的需要,这就不必当真了。

  仔细想起来,廊坊市让环保局在内部当老大其实只是一个手段而已,廊坊市的真正意图应该是希望在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后自己干干净净地争取成为省内老大乃至全国同类城市老大。但拒绝了这么多能带来财政收入的高污染企业,廊坊这种想法能实现吗?应该看到,我国的发达地区已经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是“白面书生”打天下的时代,是讲究干干净净的知识作为生产要素而非傻大黑粗的材料作为生产要素的时代。也许有些渴望招商引资甚至到了“求烟若渴”以大烟囱为美的地方可以说廊坊让环保当老大是“吃饱了撑的”,但那的确是“饿汉不知饱汉撑”,吃饱了当然就得吃好。现在不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的英国了,那时全国乌烟瘴气、污水横流意味着划时代的进步;现在,什么叫进步?环保模范才能算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将目光拓展到全国,廊坊这样做其实还算不了什么,真正的标兵是苏州。一个地级市,在蓝天白云间依靠干干净净的IT产业十年间就静悄悄地跻身于全国只有5个成员的3000亿元GDP城市俱乐部。苏州的经验证明了优雅的“白面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然比傻大黑粗更能打天下,更适合当老大!

  有一些发达地区的地方领导,仍然抱着这样的认识: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必须偏重。都像廊坊、苏州那样走同一条路,那重化工业时代国家必不可少的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到哪里发展呢?答案很简单,可以放到环境容量资源廉价的地方发展!毕竟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不同地区的环境在可恢复性以及恢复成本上存在巨大差异。在那些地方发展重化工业,有天时地利。何况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地域性的产业分工和物流的发达,各个地方都可以只是重点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其它需要可以依托市场物流来解决,这样才可以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这也是经济多样性的正常现象,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要是到21世纪了还想着处处自给自足,什么产业都要上,这种小农思想怎么可能当老大?(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