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连续四年亏损的武汉华信高新技术股份公司7月4日正式退市了,成为武汉市30多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家退市的公司。这家曾以“小盘绩优”、“高科技”风光股市的上市公司,不仅让许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已沦落到连房租都交不起而被告上法庭的地步。这只绩优股变成退市股的历程,暴露出我国股市大股东占款、大量对外担保、虚假重组等普遍存在的“顽疾”。
配股后迅速“变脸”
1997年上市的“六渡桥”是武汉市老字号的商业企业,与鄂武商A、武汉中百、武汉中商、汉商集团共同被称为武汉商业上市公司的“五朵金花”。1998年6月,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业的国有武汉华中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取得控股地位,“六渡桥”也更名为武汉华信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信股份)。
在科技股备受投资者追捧的1998年,有IT背景的华信股份很快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随后,市场又传出公司将与辽宁东江集团重组的消息,重组题材与高科技背景给投资者无穷的想像空间,公司的股价一路上扬。
2000年,华信股份股价从十多元一路上涨到接近40元。公司在这一年启动了配股再融资活动,并于2001年2月拿回了9905万元的配股资金。但配股圈钱刚到账,公司业绩陡然“变脸”。在随后披露的2000年年报中,公司每股收益从1999年的0.44元下滑到0.15元,市场为之一片哗然。
而这只是华信股份再融资后大变脸的开始,之后其业绩和股价如坐电梯般迅速下滑。2001年配股当年,公司年报亏损,每股亏损0.08元;2002年每股亏损1.14元,2003年每股亏损0.75元。因连续三年亏损,华信股份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特别处理戴上了“ST”帽子,自2004年3月22日起暂停上市,此时,ST华信股价已下跌到每股2.36元,投资者损失惨重。
之后,虽然ST华信曾为复牌努力过,但为时已晚,回天无力。今年3月14日又被中国证监会武汉稽查局立案调查。在提交了亏损的2004年年报后,ST华信恢复上市之门被彻底关闭。
上市公司沦为大股东“提款机”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家曾风光一时的上市公司陷入退市境地呢?业内人士分析,大股东占款和大量对外担保是华信股份走上退市路的重要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底华信股份的货币资金为1868.7万元,加上2001年初配股资金9905万元,公司货币资金应超过1.17亿元。但是2002年底公司报表中的货币资金只有285万元,公司银行借款高达2.41亿元。数亿元的资金转眼间化为亏损,2002年年报中,公司亏损额高达8363万元。
巨额现金到哪里去了,是谁抽走了华信股份的“资金血液”?
2003年6月,中国证监会武汉证管办对公司巡检的整改报告显示:公司募集资金后长达几年的时间中承诺的投资项目并没有实施,2000年配股所得资金9905万元有8617万元被挪作他用。2001年3月,公司就将2月份刚拿到的配股资金中的近一半4700万元借给控股股东华信集团下的一子公司。
截至2004年底,控股股东华信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共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超过1.3亿元,其中仅2001年配股当年就占用1.03亿元。据ST华信董秘涂飞舟介绍,华信集团2003年曾制订还款计划,但并未兑现承诺归还欠款。
此外,华信股份在与辽宁东江集团的资产置换中,严重高估东江资产价值,导致7千多万元资金打水漂。在这场资产置换中,华信股份支出8386万元,置入实际开发费用1223.9万元的网络系统,多付出7100多万元。监管部门认为,东江虚假资产置换案属恶意侵吞上市公司资产的行为。
受大股东控制的大额担保更将华信股份拖入债务深渊,并引发大量的诉讼事务。到去年底,公司对外担保金额高达1.4亿多元,现已全部到期。最早的担保贷款始于2001年,由于承担连带责任,上市公司每年要付的利息就接近2000万元。在大股东的操纵下,所有这些担保都没有设立反担保条件,其中仅为深圳世纪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担保就高达9700万元。就在已连续两年亏损的2003年1月,公司还在发布为山西诚泰实业担保的董事会公告。这些大额对外担保给ST华信带来了10项重大诉讼事项。
华信股份一方面债务深重,另一方面又对债权“慷慨地”置之不问,直到退市对占用其大量资金又不履行还款承诺的华信集团及其子公司没有提起过一起诉讼。
迟到的稽查凸现监管“软骨症”
查看华信股份历年的公告资料,可以明显地发现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华信股份为了从股市融资,不惜隐瞒贷款、资金体外循环的真实情况,制造虚假业绩;擅自改变配股募集资金用途,原说用于电站自动化等高科技项目的配股资金被大股东占用;设置重组骗局;对外大额担保没有及时对外公告……
令人奇怪的是,有着如此明显严重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行为的华信股份,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从2000年至今年退市,长达五年时间里,证券监管部门只是在一份巡检报告指出了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没任何处理意见。
一位投资者说:“对如此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居然连个警告、谴责都没有,这太不正常了”。
直到今年3月,证监部门地方稽查局才以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相关法规决定对华信股份正式立案稽查,对于问题早已明明白白且退市已成为定局的华信股份来说,这无疑是迟到的稽查。
证券监管机构监管缺位,中介机构又不认真把关。一直为华信股份提供审计服务的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是湖北有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然而,这家事务所对华信股份2001年和2002年明显的资金流量异动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监管机构在事后发现的配股时的诸多违规行为也没有丝毫反映。
由于华信技术一股独大,一些小股东有心无力。华信股份董事李和平在2003年6月当选为董事后曾多次在董事会建议、给当地政府写信,建议清理公司资产,对追讨欠款及解除对外担保等会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但都未被采纳。
李和平在致媒体的一封信中说,华信股份的危局完全是公司原有大股东华信集团公然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无视中小股东权益的恶意行为造成。他说:“作为一名上市公司的董事,我深深感到在一股独大的大股东面前,中小投资者要想维护自己的权益真是太难了。”(新华社武汉7月7日专电)
作者:新华社记者周梦榕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