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十五"目标提前达到 机械工业经历黄金岁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17:04 商务部网站

  十五期间,是机械工业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全行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通过深化改革、改组、改造,机械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有了很大改善,经营方式已基本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体现。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也迈上新台阶,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本领增强,科研开发取得丰硕成果;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亦取得较大进展,机械产品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产业;机械工业各项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适应能力逐步加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不
断深化,公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改变,国有、民营、三资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共同发展、繁荣;大型企业集团并购、重组加快;机械工业十五的主要奋斗目标多数已提前实现,为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计划主要目标提前实现

  十五期间,机械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原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机械工业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已提前一年或更早一些时间实现。

  根据十五计划,机械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2005年的目标分别为7500亿元和29000亿元,劳动生产率达到7.42万元/人年。实际执行结果:2004年机械工业增加值8635亿元、工业总产值32711亿元、劳动生产率8.57万元/人年,都提前一年突破十五计划规定目标。

  统计显示,从2001年到2004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年均分别增长15.8%和16.1%,高于十五计划年均增长10%左右的目标。2004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13.69亿元的比重为6.31%(如含规模以下企业为7.25%左右),超过6%的目标。

  十五计划目标:5年生产发电设备7000万千瓦,其中2005年1700万千瓦左右。实际上2001~2003年累计即生产了发电设备7509.6万千瓦,2002年产量已达2120.84万千瓦,分别提前2~3年达到了十五目标;2004年发电设备实际产量7137.89万千瓦为十五计划2005年目标1700万千瓦的4.2倍,并突破了美国(上世纪80年代)最高年产量4420千瓦(单机1万千瓦以上机组)的世界记录。

  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生产数控机床2.5万~3万台,实际执行结果,2003年产量36813台,提前两年实现了目标;2004年产量51861台,为计划目标2005年产量2.5万~3万台的1.7倍。

  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生产汽车320万辆,其中轿车110万辆,这个目标提前两年突破,2002年汽车和轿车的产量分别为328.68万辆和110.17万辆;2004年的实际产量分别为507.05万辆和231.63万辆,为十五计划2005年的1.58倍和2.1倍。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产品结构调整,市场急需的产品发展提速。机械工业的产品结构在满足市场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如长期困扰机械工业发展的基础机械、基础件的产品结构得到较大改善。

  机床行业中,数控机床是当代机床的主流,在机床工业总体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数控机床得到更快发展。十五以来的机床数控化率,按台数计,2001年为9.12%,2002年为10.94%,2003年为12.00%,2004年为13.34%;按价值计,2001年22.79%、2002年36.29%、2003年和2004年均为40%以上;而且在经济型数控机床快速发展的同时,五轴联动加工机床等高端产品取得重大进展,逐步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液压件中的中高档产品产量迅速提高,一般中高档产品基本可满足国内需要。仪器仪表产品中,电表、水表、煤气表等一般产品比重不断减少,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发展已取得重要成果。

  电力设备,30万千瓦、60万千瓦等大型机组得到很快发展,产量已占火电设备总量的62%,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机组。

  十五以来,汽车快速发展,轿车在汽车中的比重:2001年29.91%、2002年33.55%、2003年45.44%、2004年45.68%;重型汽车和高档大客车都得到较快、较好发展,已基本上可满足国内需要。

  技术结构调整,重大装备研制好戏连台。重大装备新产品取得重要成果。继世界水平的三峡70万千瓦机组研制成功,掌握其核心技术后,60万千瓦的超临界火电机组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重型燃气轮机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研制也取得重要进展。

  750千伏高压输变电试验线路所需的设备已经完成。

  自行研制的4万立方米级气体分离设备已经投产,正向5万立方米以上机组发展,解决了石化、冶金等行业的急需。

  实现了以煤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的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大型氮肥装备自主化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资本结构调整,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改革、改组和改制不断向纵深发展,机械工业3种不同经济类型企业都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各项经济指标中的占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销售收入为例,1998年国有企业占比56%,2004年下降到16.79%;同期民营企业分别为30%和45.8%;三资企业为20%和37.41%,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全行业的发展活力。

  总之,十五时期,机械工业成就巨大,值得认真总结,以便在此基础上争取十一五行业发展的新辉煌。(信息来源:机械电子频道子站)

  文章类型: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