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两路出击内地基金管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10:19 上海证券报 | ||||||||
一方面,外资在内地申请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热情不减。除了日前宣告开业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之外,多家外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筹建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另一方面,外资在内地市场上推出的一些结构性产品,具有着半开放、半封闭过渡性基金类产品的特征
在停顿了一段时间后,合资基金公司再度掀起设立高潮,最新亮相的是工银瑞信。外资在正面主攻的同时,也不放弃通过其他渠道间接出击的机会。其中,利用在华营业性分支机构局部销售以及合作的中资机构渠道进行渗透是最常见的方式。 正面登陆兴趣不减 尽管市道低迷,但外资进军中国基金市场的热情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参股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7月5日正式开业,公司的首只基金预计也将很快面世。在其之后,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的脚步也不慢,近期成立的可能性非常大。 除了众人瞩目的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外,另据消息,信诚基金管理公司和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年内开业应该还大有希望。一些尚未取得试点资格的股份制银行筹建基金公司的工作也没有停顿,一些公司的外资伙伴也已基本敲定。 此外,目前在进行合资谈判的外资仍有多家,进场方式除了与中方伙伴联手新建外,一些外资同时也在探讨收购老基金公司股权的机会。 "正面登陆"尽管不可避免会面临着文化差异、理念冲突、市场综合环境等不小的运营风险,但对于意欲早日参与中国市场,并获得直接经验的外资来说,除了一些公司文化上坚持"独立运营"的机构外,不少还是愿意通过"直通车"的形式直接面对市场的机会和挑战。 隐身"结构性产品" 荷兰银行新近推出了新一期联结至汇率管理模型的外汇理财产品------荷兰银行外汇连动保本型结构性存款第7期。 据称,这是该产品的主要特点为透过主动式管理,在汇率市场上追求中长期收益,其有别于目前市场上一般的联结至汇率走势或利率走势的被动式产品。带有明确基金管理烙印的结构产品开始敲门境内市场。 荷兰银行旗下荷银投资管理汇率基金管理人Pierre Lequeux近日在访问上海时特意针对其管理之外汇管理模型进行说明,他表示由于外汇市场每日有1.9万亿左右的交易量,且参与者的目的不一,例如:央行透过外汇市场进行货币政策执行,企业透过外汇进行资本保值与避险,等等,因此使得外汇市场具有一定的"不效率性",而具有套利机会。荷银投资即利用他们的模型,透过对主要的十大工业国货币收益率走势、主要货币价格走势及利率走势, 每日针对77个货币配对,找出其中最具投资价值的货币配对进行投资,为投资人主动地找寻投资机会,追求绝对报酬。 根据国际知名的投资顾问公司MERCER的比较评估,在全球运用类似投资流程的30家外汇基金经理中,荷银投资的该外汇投资模型的信息指数(Information Ratio, 即在承担单位风险的前提下可产生的收益)排名第一。 此前,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今年上半年与荷兰银行旗下的荷银投资管理公司合作推出外汇理财新产品。所推出的产品与前述荷银外汇连动保本产品属于同一系列。早在去年底,上国投就曾推出名为"荷兰银行结构性存款外汇资金信托计划"。该产品募集到的信托资金将用来购买荷兰银行上海分行发行的外汇结构性存款,荷兰银行会将这笔资金投向UBS发行的票据,而UBS票据的投向主要为荷银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其余部分投资其他产品。 事实上,诸多外币结构性产品背后都有外资的身影。不仅是荷兰银行,汇丰、渣打、德意志等也都是一些股份制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的技术顾问或外方合作伙伴。 如同QFII在海外市场推出的A股相关基金,外资在内地市场的一些结构性产品目前也只能算是半开放、半封闭的过渡性基金类产品。 "借船出海"迂回发售 面对如今热议的金融产品渠道之争,外资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个是其集团内部的银行渠道,主要包括外资在内地的经营性分支机构。其主要发售的是所谓的高端客户。网络的有限在"集中优势兵力"的策略上并不显得十分不利。二是中资银行,在这一渠道上,外资更多以咨询顾问的身份出现,或者是产品的一级发行商,将产品直接销售予境内可在海外投资的机构投资者以及银行。 由于中资银行大都在国际市场没有一级交易席位,因此外资银行在相当时间内会保持在国际货币市场的交易优势,与此同时,外资也无意在中国境内大举进行网络扩张。上述格局的客观存在直接导致了外资目前在中国基金业务拓展的"两路出击"策略的确立。 出现外资得以成功借船出海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目前的结构性产品集中于外币资产,而这一市场的投资标的实际上是全球范围的,目前外资在该领域的优势是一个不争的现状。借助中资银行的渠道资源,提供海外市场的成熟产品,外资的借船出海颇显效果。由于存在着"双赢"的机会,因此这种合作模式继续有着拓展的空间。 与直接面对终极客户不同的是,"借船出海"能触及的还是有限的客户资源。这从另一方面,也解释了外资为何依旧对在境内申请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热情不减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