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电影半价日”力诱观众进影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02:51 东方早报

  动辄五六十元的高票价一直令众多观众视看电影为一项奢侈消费。有关数据显示,1990年前国内平均每场电影的票价在025元,但近十几年来电影票价涨幅惊人,平均价格高达50元,涨幅近200倍;而在北京、上海一些顶级影院,某些影片票价更是高达上百元。

  但从今年7月开始,上海许多影院将在每周二实行电影半价。这一“周二电影半价日”的活动,是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在上海
国际电影节上联合提出的,观众观看当日影片均享受该院票价50%的优惠待遇。

  对于半价日,这些影院都表现出了无限期待,他们希望借此能够让更多的观众选择走进电影院。不过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影院的发展,市场细分将日益明显,作为电影市场终端的影院还是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更为灵活的票价体系,从而带动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只有1300座专业影院,平均12万人才有一个放映厅,而在美国,平均8600人就有一个放映厅。此外,中国的这些影厅大都集中在大城市的繁华商业区,考虑交通和就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大多数人不可能经常去看电影。在二、三级城市,电影离人们的生活就更加遥远。

  另一方面,我国电影票价的一路攀升也阻挡了许多观众的观影热情。在上海、北京、深圳等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一张电影票常常高达50元至80元。一家三口上一次电影院,电影票加上饮料、小吃,起码要花去两三百元。这让原本应该是一种大众娱乐的看电影变成了奢侈的活动。

  电影高票价遭质疑

  高票价的直接后果就是抑制了很大一部分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欲望,而宁愿选择在家看碟片。一组调查数据显示:1989年中国电影票平均0.25元人民币一张,到了2003年,电影票价上涨已经超过100倍,但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不但没有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反而从当年的27亿元人民币萎缩到如今的10多亿元。

  而有关专家指出,相对于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国内电影票价已远远超过他们的票价。有报道说,德国人即便在黄金时段看大片,花费也不过7至9欧元,而他们的人均年收入是2.5万至5万欧元。日本人看电影的票价则比较固定,女性1000日元(约80元人民币),男性1500日元(约120元人民币),他们的人均年收入最低是250万日元。

  近年来,降低电影票价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影院和电影院线进行了“半价日”的探索。来自大连的影院代表在今年6月上海电影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他所经营的影院,在试行电影票“半价日”后,上座率达到100%。而广州金逸国际影城的许斌飙说,“半价日”实施3个月以来,该影院周二电影票房平均上升80%。

  半价电影初见成效

  事实上,这种采取优惠价格来吸引观众的打折活动早已被不少影院所采用。

  上海世纪环球电影院线副总经理梁家骥对记者表示,此前,其下属虹桥百盛、百联西郊购物中心等影院,就已开始实行优惠票价。在一些特定时段,某些影片只需花费半价甚至10元钱即可观看。

  而上影集团总裁任总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称,去年黄浦区已有影院在闲置场次推行10元低价电影,从2004年6月份实行至今,观众同期相比上升20%,票房增加60%。

  记者了解到,自6月17日“周二半价日”的倡议提出之后,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全国已有超过300家影院加入这一活动。他们同时承诺,周二上映的片目不会因为票价打折而进行调整。

  本周二,上海永华影城、国泰影院的观众人次翻了一番,票房也高出平日60%。而根据在京媒体的报道,北京新影联院线的票房比周一高出了20万;新东安影城当日创下5万元人民币的历史最高纪录,2500人次的观影数量和周末持平。在票价降低的同时票房提高,这充分证明了市场潜力的巨大。

  “是否参加半价日活动,影院自身具有自主权。”上海联和院线市场总监吴鹤沪对记者表示。该院线并没有对下属参加这一活动的影院票房进行具体统计。“不过,与其他活动一样,半价日对于促进影院票房肯定具有促进作用。我主张上海的电影票价能够更加多层次、多元化,灵活多样的价格体系将更为适当。”

  有关人士另外指出,实行半价日是一件好事,但电影票房的好坏并不单纯是由票价这一个因素决定的,同电影本身的观赏性也有更直接的关系,怎么使老百姓走进电影院才是关系到能否振兴中国电影产业的根本问题。电影院应注意电影市场的长期培育,而不要因关注短期效益而“杀鸡取蛋”。

  形成多层次的票价体系

  记者了解到,一个多厅影院的投资往往以千万计,面积大、装修豪华的甚至达到亿元以上。影院投资方要收回成本,自然票价就居高不下,造成了观众流失,影院再豪华也将照样门前冷落。

  但随着各大城市中多厅影院的不断增多,社区文化中心、闲置影剧院、各种俱乐部和礼堂等电影放映二级市场的逐步发掘,国内电影票价的回落将是必然趋势。以票价较高的上海为例,已有影院开出了5元一场的票价。有人估计,今年上海的电影票价将比以往下降30%左右。

  而对于已经低迷10多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如果能够通过降低票价激活城市居民的电影消费热情,同时启动拥有8亿多人口的农村电影市场,其前景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据中国电影家协会调查显示:看电影仍然是当今中国人首选的娱乐方式之一。而投资银行易凯资本最新发布的《中国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各项收益已达41亿元,到2007年,这个数字将突破100亿元。一些国外传媒公司甚至称:中国电影市场是“钻石矿”。

  世纪环球电影院线副总经理梁家骥向记者指出,目前我国电影票价已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部门统一管理,转变为由电影企业掌握电影票的定价权,因此更要根据市场规律,由制片、发行和放映三方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作出不断调整。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电影消费并不应该是贵族消费,而应该放下架子,走下“神坛”,还原其平民身份。未来3年,多层次、适合不同观众收入水平的票价体系将会形成,我国电影市场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作者:早报记者 严丹虹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