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循环经济改变民企政策环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 16:18 商务部网站

  循环经济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话题,而是中国政府在新发展阶段的施政政纲。循环经济并不仅仅是废弃物循环利用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包涵物质、能量、信息、人力财力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生态经济概念。它是人类向自然学习其生产、消费过程的一整套循环机制。体现到经济生活中,就是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浪费,提高环境净化能力,实现持续循环发展。人口增加、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面对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凸现出来的这些难题,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并且正在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循环经济第一
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负责“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国家发改委则表示,循环经济的理念将贯穿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循环经济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话题,而是中国政府在新发展阶段的施政政纲。寻求破解发展瓶颈之路据了解,中国资源总量虽然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中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从一年前的36%增长至42.1%。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日益增高,必然对国家安全增加不利因素。此外,目前我国煤炭年生产量已经达到20亿吨,随着到2020年GDP将比2000年再翻两番,对煤炭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然而,在资源耗费加快增长的同时,中国资源的利用率却相当低。2003年,中国实现的GDP约占世界GDP的4%,但是为此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却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其中,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的消费量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的7.4%、31%、30%、27%、25%、40%。由于单位GDP资源消耗过大,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的压力。长期以来,我们走的是高消耗、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资源的保障程度,事关国家经济运行的安全,因此,以资源超常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予以修正。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组的研究结论认为,则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在理论上做了很好的注解:走循环经济之路、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十一五”编制“要坚持大力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逐步构建节约型社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胡锦涛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这个重要论断。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广东,过去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高投入拉动,是靠拼资金、拼劳力、拼资源的代价换来的。资源、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据测算,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以投资翻七番半、能源消耗翻两番半,支撑了GDP翻四番多。要实现全省人均GDP到2020年再翻两番的目标,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至少要消耗10多倍的投资、4亿多吨的标煤,使用相当于深圳、珠海、东莞三市6000多平方公里面积总和的土地。200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在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时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广东”。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表示,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负责国家“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国家发改委则表示,循环经济的理念将贯穿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都将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循环经济理念还将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将研究提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框架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立法建议,加快循环经济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循环经济需体制技术等配合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就是说,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改变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减少物质资源消耗和以无形的、边际效益递增的知识资源为主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特别是对能源生产、运输、加工和利用的全过程进行节能管理,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中国社会、公众、管理者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了解都还处于比较初始的阶段,”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王如松在接受《民营经济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循环经济需要体制、技术、行为认识等多方面的配套。显然,像王如松这样的专家对“循环经济热”要冷静得多。王如松表示,循环经济并不仅仅是废弃物循环利用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包涵物质、能量、信息、人力财力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生态经济概念。从物质层面来看,工业生产过程、消费过程、自然过程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循环,比如说,以前企业生产是产品导向和盈利导向的,但不会考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消耗;从能量层面来看,要尽量减少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尽量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从信息层面来看,传统的经济模式不考虑信息的对称和信息的反馈,循环经济则要求市场、资源、消费等方面的反馈,减少浪费;从人力财力层次来看,要重视人力资源的不断培养和更新,避免老化,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更新。王如松表示,循环经济其实是人类向自然学习其生产、消费过程的一整套循环机制。这体现到经济生活中,就是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浪费,提高环境净化能力,实现持续循环发展。因此,王如松建议:在中央层面设立一个综合性的生态管理委员会,在环保、水利、经济等职能部门间进行协调。循环经济立法鼓励旧家电回收循环经济是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为原则来组织经济活动的发展模式。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在一些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通过立法成为社会生活准则,并取得成效。据了解,中国正在起草《循环经济促进法》,以立法的形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目前起草小组正开展立法调研。据了解,国家领导人多次要求加快制定相关法律促进循环经济。目前,起草小组正在开展立法调研,拟从税收、信贷等方面制定优惠措施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姜伟表示,为适应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我国将加快循环经济立法进程,依法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姜伟新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上说,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在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当中也包含了一些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但总体上看,法制建设仍然不能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今后,我国将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框架;发展和改革委将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员会研究组织起草《循环经济促进法》;制定发展循环经济专项的法规,抓紧出台如“废旧家电、资源综合利用、废旧轮胎和包装物等”回收利用等管理办法;此外,还要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如生产者责任制延伸制等制度。据了解,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力争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机制;形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全国资源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显著削减,为初步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信息来源:机械电子频道子站)

  文章类型: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