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加速发展吉林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 14: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随着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的发布和实施,吉林省也加快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步伐。过去几年,吉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趋势很好,特别是私营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其结构正在向各个领域延伸,促进了吉林省经济结构的改善。然而,从吉林省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需要尽快加以改变。为此,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仅供参考。

    一、非公有制经济现状

    近几年来,吉林省非公有制经济有了比较快的发展。同时,伴随着经济趋势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结构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既个体经济在缩小,而私营经济在不断壮大。

    个体、私营经济情况

                              户数(万户)                  从业人数(万人)         注册资金(亿元)
                        1998年             2004年             1998年   2004年   1998年   2004年
    个体工商户          119.4               42.4              184.4     80.1     92.6     78.7
    私营企业              2.5                5.1               30.1     90.4     48.5    684.1

    注:数据来源于省工商管理局年报资料。

    如表所示,1998年到2004年的七年间,从吉林省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变化的现实中,可以明显的看出:

    (一)私营经济发展强于个体经济

    1998年末,吉林省有个体工商户119.4万户,而到了2004年末却已减至42.4万户了,减少了77万户;而注册的私营企业却由1998年末的2.5万户,增加到2004年末的5.1万户,翻了一番还多。

    (二)更多的资金投向了私营企业

    1998年末,吉林省个体工商户的注册资金总额为92.6亿元,而到了2004年末,个体工商户的注册资金已减至78.73亿元,减少了近14亿元。而这其间,私营企业的注册资金,已从1998年末的48.5亿元,大幅度的增加到684.1亿元,增长了近14倍。

    (三)个体从业人员剧减,私营企业用工激增

    1998年末,吉林省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多达184.4万人,而到了2004年末,其从业人员已减至80.1万人;而此间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已从1998年末的30.1万人增加到90.4万人,增长了两倍。

    (四)吉林省私营企业户数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2004年全国统计资料看,2003年末全国共有私营企业243.5万户,平均每个省、区、市有7.85万户。而2004年末吉林省私营企业只有5.1万户(省工商管理局年报资料),在东北三省中只相当于辽宁省的三分之一、相当于黑龙江省的四分之三,与南方经济发达省份更是无法相比。吉林省私营企业户数只相当于广东省的13%、江苏省的11%、上海市的14%。

    (五)吉林省私营企业规模小,且从业人员少

    吉林省私营企业的从业人数,只占全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全国每个私营企业的平均从业人数是14人,而吉林省只有10.3人,低于辽宁省19人、黑龙江省14.9人的水平。由于吉林省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相对较少,其户均从业人员数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居于最后一位。

    二、制约吉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还没有真正形成“全民创业”的思想氛围

    推动吉林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在整个社会上真正形成“全民创业”的浓厚思想氛围。然而,从吉林省的现实情况看,这一氛围显然还没有真正形成。其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相当一部分人的择业观念还没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形势而发生改变,仍旧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残余。比如说,我们中的相当一批人在选择就业方面喜“公”不喜“私”,更缺乏自主创业的胆识和勇气。可以想见,当前在吉林省经济成分中,民营经济比重低、发展慢,在许多工作岗位上,特别是在大量的社会性服务工作岗位上,其从业人员大多来自于江、浙和四川,很少有当地人涉足其领域,就是吉林省尚没有有效形成“全民创业”的思想氛围的集中表现,这对加快吉林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二)政策实施不彻底,执行难到位

    近些年来,虽然吉林省围绕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但在具体政策的落实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许多新的改革政策理论性强,但可操作性较差。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偏差,部门行为、行业行为、地方行为、个人行为都或多或少地渗透到改革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使许多原本简单的程序,人为地变得复杂化。无形地增加了投资人的许多负担。使许多投资人都面临着创业难、经营更难的局面。同时又给一些不法商人提供了机会,使不法企业越假越大,守法企业越守越小。

    (三)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支持“看得见、摸不着”,缺少宏观指导

    吉林省的私营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如“家族式”“亲朋式”等。由于私营企业缺少理论上和科学上的宏观指导,所以在吉林省私营企业中,上档次、上规模的少,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也偏少。私营企业的投资人大都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的指导思想,在他们想要做事的时候,就会有许多部门来管,而在他们真的要做什么的时候,却不知找谁来帮助。这就是投资人们通常所说的政府是“看得见、摸不着”。有些私营企业投资人说:政府给一个好观念,比给50万都强。在我国西北地区,那里省份借助于国家西北大开发的政策机遇,大力吸引投资,政策上的宽松环境和扶持力度,质量上的高标准。使那里的私营企业建立基础要比吉林省做得好。虽然其私营企业的数量不如吉林省多,但其平均从业人员却大大地超过吉林省。如:青海省每个私营企业平均就业的人数是21.8人;而吉林省少了一半还多。

    (四)专家学者、科研机构与私营企业之间缺少交流、沟通的平台

    吉林省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都有。而私营企业的投资者与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交流、资询、沟通的机会却很少。既使有交流也多是个人行为、以朋友、亲属介绍相识等方式相接触。而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交流、科技恳谈、相互合作等的平等沟通很少。这样的接触使双方相互之间缺少诚信,何谈了解。

    (五)少数投资者和管理者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制约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投资者投资的目的为了赚钱,而某些地方领导要求的则是政绩。这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目的和要求,使这样的企业从成立之初就予示着短命的开始。他们可以违规操作、不用规划、乱用资源、浪费能源、环境污染、偷税漏税等等;以及职工工资、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义务更无从谈起。而某些领导对这些企业又加以坦护,助长了不正当行为的泛滥。

    (六)不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制约着处于弱势地位的非国有经济

    在我们尚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许多管理方面的漏洞。各方面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对各种情况的处理,习惯于规则外的暗箱操作。这就无形中形成了一种“不找人,不好使”的局面。这使处于弱势地位的非国有经济企业,站在了一个不平等的竞争平台上,同时,使国家机构也很容易产生腐败分子。然而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部门是只认事不认人,只要符合条件,不论是办证或批文,在规定时间内很快就会办完。这与我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三、建议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一些国有的中小企业都将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在转制过程中,这些企业也变成了新的私营企业。这样一来,吉林省的经济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所以,新的政策措施的推出,将对吉林省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一)增强政府的服务能力

    政府,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引导、维护和保障的作用。虽然改革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比,其步伐仍显缓慢。管理中常出现“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导致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多龙治水”无人负责。这种现象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是治命的危害。所以,加强政府的服务能力,服务于经济则是第一位的。

    (二)构筑沟通平台,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据不完全统计,在私营企业中,有40%的企业在创业阶段就倒闭或者腰折。其原因,有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如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质量不高等;而外在因素则是各种支持系统不足。如:经营资本和技术后劲不足、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以及技术资源严重短缺、制约了其持续发展。所以,为私营企业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显得相当迫切。

    (三)加强宏观指导、增强各种信息的透明度

    私营企业由于其性质的局限性和资本、规模、人才等的制约,不能象国有企业那样,以国家作为强大的后盾给以支持。他们只能靠自己去寻找支持和各种信息。如果政府的宏观指导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对私营企业的服务得以加强。以及各种高科学技术、市场预测、产品前景、产品更新换代等信息能够及时提供给私营企业的投资者,那么吉林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会产生飞跃。

    (四)提倡为企业服务的公益性政府综合服务机制

    政府为企业服务,是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之路。政府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政府的工作效率、行为方式等软件条件,构成了企业的所谓政府成本,既企业所付出的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高一分,竞争力就会少一分。如果做得好,这也能成为吉林省企业与外省企业竞争的一种资本。

    综上所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好坏,决定着吉林省经济是否能加快增长的重要因素。虽然,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也同时说明,吉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力。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众多中小企业的职工都将变成私营企业职工。所以,它又决定着众多人们的生存状况,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抓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和环境的落实,要成为吉林省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