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通胀和紧缩压力均不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 14:1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6日电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分析指出,五月份,投资、消费和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物价上涨的压力明显减轻。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增长保持适度快速水平、既无通胀又无通缩的较理想状态。

  投资结构优化工业调整趋缓

  实际投资增长继续呈放缓的趋势,且投资结构趋于优化。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95亿元,同比增长28.2%,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但这种反弹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去年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由上月的34.7%大幅回落为仅18.1%,为近几年来月度增长的相对低点。如果扣除这一基数因素的影响,本月实际投资增长相对于前几个月仍是回落的。

  在投资增长逐步放慢的同时,投资结构趋于优化。投资结构在以下三个方面趋于合理:一是在一些地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而投资又过度依赖于房地产的情况正在得到改善。

  二是行业投资增长趋于协调。高耗能的重工业增长逐步放慢,而基础产业和升级型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如几类能源电力基础行业投资增长加快或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1-5月累计,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增长82.8%,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了28.8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增幅仍高达30%以上(为35.3%)。

  三是区域投资增长正逐步向协调的方面发展。1-5月累计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3%,比去年同期放慢了9.5个百分点,投资规模虽然仍占绝对优势,但占比重从去年同期的59.5%降至57.9%,回落1.6个百分点;同期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34.0%和28.9%,明显快于东部,特别是中部地区投资增长强劲。

  前期投资扩张导致的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增大了企业成本,产能的过度建设和集中释放又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各种因素使得企业利润空间一再地被挤压。这些均表明工业效益增长正在由前两年的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阶段,这是宏观调控所产生的一个必然后果,是正常的。

  货币供应量增幅小幅回升,信贷结构趋于优化。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4.6%、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0.4%、市场货币流通量M0同比增长9.3%,分别比4月末提高0.5个、0.4个和0.3个百分点。尽管5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长比前几个月有所上升,但增幅仍显偏低,显示货币政策依然偏紧,当前需要适当提高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以应对物价持续走低、通缩压力有所增大的新形势。

  物价增长回落企稳,通胀通缩压力都不大。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环比下降0.2%。粮食价格在上个月出现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后,本月继续下降,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0.3%,是带动CPI增长继续下降的重要原因。CPI环比来看已经连续3个月下降,但下降幅度逐月减小,有趋稳之势。与此同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增长幅度较去年同期也有较明显的回落。几大价格指数的趋稳走势预示了当前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

  同时,年内陷入通缩的可能性也不大,原因有三:一是近两个月物价增幅回落至不足2%主要是因为去年基数相对较高,三季度因基数进一步抬高物价将进一步回落,但四季度将趋于正常,回升2-3%的适当增长区间。

  二是今年以来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相对强劲,使通缩的压力减轻。1-5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消费增长率达到11.9%,5月当月的实际消费增长率为12.1%,消费需求相对强劲对物价保持适当增长水平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此轮宏观调控政策明显兼顾了中长期增长目标,从中期角度看,实际是防通缩的,新一轮宏观调控是加强对供给过度增长的抑制,防止供给过度引起新一轮生产过剩及通货紧缩,以及引起当期资源供给的过度紧张、造成资源利用的严重浪费。正因为有这样的政策考虑,未来再次发生通缩的概率明显降低。

  放松货币政策减少贸易摩擦

  继续抑制房地产投机需求。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业中投机行为的遏制效果才初步显现,总体投资增长回落一直较为平稳和适当,并不存在过度调整的问题,因此千万不能放松对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持续过热的宏观调控。当然要在保护广大消费者正常的住房需求与抑制房地产的投机需求及人为制造的被动需求之间求得平衡。继续打击投机行为,抑制房地产过度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犹豫,否则此轮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放松信贷政策。目前企业存款增加额仍然偏少,M1增长持续低位增长也反映了企业资金的相对紧张。而到5月末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则显示存贷差又在扩大,5月末为76574亿元,比去年末新加了13412亿元,反映了有大量的资金滞留在金融机构,没能通过金融体系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高额的储蓄额没能有效地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

  做好出口可能大幅下降的应对准备。进口增长的明显放慢、外商直接投资的下降、外商投资企业中国的几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都不同程度地对中国出口产品设限;还有一些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如土耳其、墨西哥,以及一些新加入欧盟的国家也频频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这些都将对中国未来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应该看到出口回落对中国总体经济包括对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可能产生的冲击,须努力做好应对准备。一是针对出口回落可能引起的外需不足,在扩大内需上做文章;二是多与贸易伙伴,尤其是与我国出口结构相似的发展中国家沟通,尽可能减少贸易摩擦;三是沿海地区也应改变观念,注重质量型效益型增长,适当放慢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速度,促进消费,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