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协调发展的优良环境,建一座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市,是大庆人的核心目标和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
就像市长韩学键说的:大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发展,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城市发展的规律,就是综合协调,也就是发展的可持续。而可持续发展,不只是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更是要把崭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体现在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和运
行中。具体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必须结构和谐,而不以GDP论英雄。
开发与保护并重,效益和生态并举,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石油,带给大庆财富,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硬伤”:盐碱地、盐碱泡、污浊的空气……
40多年的开发,由于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草原面积锐减了75万亩。裸地面积的扩大和油田的开发,还造成草原的严重污染,土壤中石油总烃、芳烃总含量等超标。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绿色生态家园,为市民提供优良的生存条件。生态是生存环境,也是发展环境、招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的生产力、竞争力、生命力”。
为还大庆曾经的蓝天、碧水、绿草、净气,大庆开始实施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出台了《大庆市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2004年,全市共完成主城区退耕还林9900亩;植树造林24.8万亩;油田植被恢复20万亩;草原禁牧400万亩;12个生态园区,湿地湖泽的“百湖综合治理”工程相继启动;完成了世纪大道等主干线绿化景观带21.9公里;初步构建起一条横贯大庆主城区、大面积、深层次绿色生态长廊。启动了东风泡、果午泡、乘风湖、新潮湖和龙凤湿地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龙凤湿地紧急补水15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湿地渴水问题。截至目前,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13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以上。
2001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为大庆颁发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奖牌,大庆是全国内陆城市中首家获此殊荣的城市。
现在的大庆,招商引资建企业,以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处理好排污为第一要素。
养殖、种植业发展上,以安全农业为目标,土地宜草还草、宜林还林,营造农产品的安全生产环境,追求绿色GDP。
做大“3%”,畜牧业培育“小母牛计划”,农业种“铁杆庄稼”
大庆市的农业GDP仅占全市GDP的3%。
“芝麻粒”也要变成“西瓜”。是农口儿人的心愿。
靠什么变?唯有科学。
大庆养奶牛26.2万头,680万亩牧场却不见一头“黑白花”,广袤的萨尔图草原禁牧。
前几天,龙凤区一个养牛户的“黑白花”又产下了一头小母牛。主人自豪地说:“我们村奶牛这两年下的全是小母牛,头头有户口,肯定不差辈儿、不串种儿,产奶都6吨以上!”
原来,这是大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的奶牛性控和管理信息化。农民把高科技的“奶牛性控”称为“小母牛计划”,把奶牛管理微机化称为“给奶牛上户口”。
传统性放牧,使草场资源高损耗,养牛效益低产出,畜牧业发展不可持续。
为此,大庆提出环保畜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一手抓速度,一手抓质量。走出了“以质为主、质主量从、质效并举”的路子:通过国外引进、优质冻精配种、胚胎移植、性控等途径,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
目前,大庆奶牛存栏占全省奶牛总量的1/5。以牛奶生产为主的“白色经济”产值,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3。
收获“铁杆庄稼”,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梦想,大庆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去年春旱,许多农民望着龟裂的土地、枯黄的小苗流泪。然而,加入大庆“400万亩抗旱保收田”项目的农民,秋天一算账,经济作物比平常年每亩多收600多元、大田作物多收500多斤。
大庆“十年十春旱”,年年苗期“掐脖旱”。水,至关重要。建设好农田水利工程,事关当前,利及长远。
为实现农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去年起,大庆开始实施“400万亩抗旱保收田”项目:打一批抗旱水源井、配备动力设施、采购节水灌溉设备。今年在已建成的149万亩“抗旱保收田”基础上,将新增73万亩。保守计算,新建的“抗旱保收田”一年就可增收1.9亿元,可增产粮食3亿多斤。
2004年,大庆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了40亿元。尽管农牧业占大庆整个经济总量的3%,就比例言,微不足道。但就这百分之三,大庆人也锲而不舍,“精耕细作”。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庆,正创造着新的辉煌!
(信息来源:大庆市地方商务之窗)
(信息来源:黑龙江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文章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