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重点校、特权校:教育投入的“死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11:23 中国经济时报

  巴山雨

  河北沧州东光县实验小学是该县城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该小学6月20日公布今年招生简章,明确规定:“招生对象为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报名时必须出示父母一方的编制证原件及复印件、所在单位有局长核实签字的证明书。不符合条件者一律不予接收。”如此荒唐规定引起下岗职工愤愤不平。目前,该实验小学校长已被停职检查
,同时河北省教育厅还对该小学予以全省通报批评。(7月3日《重庆晨报》报道)

  单纯地看这一事件,其违法性和荒唐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仔细咀嚼其中隐藏着的逻辑,却不能不使人感到胆战心惊。从本应平等建设的“学校”,到不平等的“重点校”,再到最后的“特权校”,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些地区的教育投入在走向“癌变”,支配教育资源的当权者通过“资源特权”来为自己的子女谋取“教育特权”,通过对教育资源的不平等配置来为自己的子女创造好的发展机会。

  这一事件的发展逻辑是:有权支配教育资源的官员通过“投入倾斜”将东光县实验小学办成“条件最好的学校”,然后将可以入该校就读的学生限定为“机关干部子女”。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官员将最好的教育资源,“划拨”给“自己的子女”享用。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公权”谋“私利”行为。这种“教育投入倾斜”掠夺的是其他平民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将人为地造成公民人生发展机会的不平等。

  我们再来看一组教育数据: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其中用在占总人口不到40%的城市人口上的投资占77%,而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投资。而且,中国高等教育所获资源远远多于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已相当不错的大学可以轻松获得上亿元的财政拨款,而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经费,则要通过农民集资解决。从数据上看,中国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平均公共教育经费之比为1123,而美国为132。由此造成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城市学生享受着优质的“重点”的教育资源,与农村学生相比,在高考上更有竞争力,也更容易上大学。而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机关干部大多居住在城市,努力建设好城市的学校以及大学,就有“私心”的成分在,就是要为他们自己的子女谋取一个好的人生。南京学者张玉林研究了北大和清华20年来的招生情况,情况让人吃惊:以1999年为例,两校招收的本科生中农村学生仅占17.8%,与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70%形成鲜明对比。农村学生享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如果想实现“向上”的流动何其之难。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7月28日发布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研究报告得出的“干部子女当干部的机会比常人高2.1倍”结论便不难得到解释了。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