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进入高成本增长期系列报道之四
去年,我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99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元,同比增长8.6%。尤其是前3季度,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83元,同比增长13.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8.2个百分点。自去年以来,代表我国劳动力低成本的农民工工资大幅上涨,造成了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减弱。但也有专家指出,这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我国扩大国内需求。
人力成本上升带来四大问题
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职工工资总额统计数字来看,我国以工资计算的人力成本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是稳步提升的。1978年改革开放时,我国各类职工年平均工资只有615元,到2003年,这一数字涨到14040元,25年翻了22.83倍。国家统计局的一位高级统计师对记者说,我国人力成本的上升会给经济带来四大问题。
首先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他说,在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工资所占比重较高。比如,采掘业的工资占成本比重在33%左右;食品制造业的工资占成本比重在15%左右;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的比重在14%左右;商业饮食业的比重在30%左右。在其他方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企业成本上升意味着企业利润空间随之缩小,尤其是对那些利润空间本来就很小的企业,带来的冲击会更大些。
其次,会引起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这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上游产品行业,比如采掘业等原材料行业。这些行业的人力成本一旦上升,其产品价格必然随之上升。而且,上游产品涨价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传递到下游产品,引起大范围的物价上涨。
再次,人力成本的上升还会减弱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在出口型加工企业中,当职工工资上升后,将直接提高这些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比如在广东,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产品的贸易量占70%左右。由于受国际贸易限制,这些产品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出口。在这样的企业中,流行的说法是:只有靠压低工资,才能有利可图。如果工资上升,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然减弱。
此外,这也会影响到外资的流入规模。我国外资规模持续扩大,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很低,尤其是农民工工资极低,这是吸收外资的有利因素。这个因素同样会在“民工荒”的影响下趋弱。
经济发展不能依赖廉价劳动力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徐林清认为,我国不能对廉价劳动力产生过度依赖。他说,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大约只是美国的1/50、日本的1/30和韩国的1/15。廉价的劳动力不仅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原因,也是中国吸引国外资本的最主要的因素。近年来,中国加工制造企业以惊人的低价迅速抢占国际市场,也是得益于国内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居民购买力水平仍然较低,价格便成为产品能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关键。而国内产业结构基本上仍是劳动密集型的,所以要压低产品价格就必须设法降低劳动力成本。虽然“从价格竞争升级为品质竞争”是很多企业的口号,但在国内居民收入没有取得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价格将始终是产品站稳市场的首要因素。也就是说,国内市场上对廉价劳动力也有强烈的依赖性。
“我们的增长方式有问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表示,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外需拉动型,外贸依存度在2004年竟然达到了70%,所以造成一些经济大国在一些对华问题上态度强硬。真正的经济强国,在拉动经济发展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的“三驾马车”中,一直都是消费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的外贸依存度只有22%,日本为15%。所以,扩大内需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可靠的保障。
长期看有利于扩大内需
虽然人力成本的上涨会导致企业成本提高,国家信息中心发展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钱敏泽却认为,这种状况从长期看还是对经济有利的。他说,当前我国对出口依赖性太强,去年外贸依存度达到了70%,这就导致我国经济的发展要受到国际环境的很大制约,这既包括世界的经济环境,也包括政治因素。
由于我国属于一种靠外需拉动型的经济,与之相对应,国内需求的启动就会受到人均收入不高的限制。而人力成本的上涨也就是工人收入的上涨。据统计,我国目前进城打工的农村居民近1.2亿人。如果农民工人均工资每月增加100元,则一年农村居民可增加收入1400多亿元,人均180多元,相当于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
人力成本的增长会促进居民消费增长。钱敏泽说,我国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明显高于中高收入家庭,而农民工家庭基本上都属于低收入家庭。增加农民工工资,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缓解对外需的压力。
“这还只是简单从表面上看。”钱敏泽说,“从价值观上就更应该增加劳动力的工资了。”因为它可以缓解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状。从国内情况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呈扩大趋势。2004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之比为3.2∶1,而1985年仅为1.8∶1。“显然,增加农民工工资有利于抑制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
作者::方烨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