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素慧 报道:近年来,财经、管理类图书的畅销为不法分子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众多打着国外专家作者幌子,谎报销售量的书籍在伪装的面纱下一时风靡商界,被奉为管理宝典,却对读者、零售终端造成了极大伤害。
这种被称为“伪书”的新型违法书籍首先在内容上对读者进行误导欺骗,其次对零售终端造成名誉损害。由于事先无从考证一本书是否“伪书”,从国有出版社正当渠道进货的
书店常常自己也被蒙在鼓里,却被不明真相的读者误认为书店知法犯法。尤其是一些经过多年积累在读者群中树立起良好口碑的民营书店更是一时引来无数责难。
对于“伪书源头”的出版社,仅凭市场约束是无济于事的。由于出版社负责书稿的组织编辑,在书号的掩盖下,一切都成为合法行为,一些被赢利目的冲昏了头的出版社便频频违规操作,读者和零售终端也无能为力。
2月24日下午,“坚决制止虚假图书、营造诚信出版环境”座谈会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行。5月27日,3万多册伪书在北京郊区一家造纸厂被推进化浆池销毁,合计总价值50万元,对违规出版社起到了警示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出版社的管理,防止“伪书”再度扰乱市场,新闻出版署对违规出版“伪书”的出版社提出了通报批评,还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处罚。经过一番整治,目前图书市场上的“伪书”风气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