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经济学家掀起宏观形势大争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04:01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王擎李爱明

  通货紧缩是否来临楼市调控是否到位

  一场对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的大辩论正在展开。中国经济已放缓还是将继续平稳较快增长?通货紧缩是不是已经到来?对房地产的调控是否已经到位?宏观调控下一步
怎么走?7月3日,在清华大学舜德楼多功能厅上演的一幕正是这场大争论的缩影。

  这一天,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公布了其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首次预测结果后,20位来自于政府、学界、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发表了各不相同的观点。

  关于房地产

  “只要房地产价值部分下调,通货紧缩就不可能出现。”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宏观室主任易宪容的观点一如既往。易宪容被被誉为“房地产的唱衰者”。

  易宪容说,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但是都没有调到点子上,只是对房地产结构和炒作做了一些调整。在短期内来讲,房地产政策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政府不作为,我们还会面临一些问题。

  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宏观室主任王小广显然也认同这种观点。他说,如果放松这次对房地产的调控,那样房地产就会疯狂,不仅仅是上海、北京,全中国都会出现房地产疯狂。那么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经济将会出现大萧条。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

  “在当前的总需求态势下,要把房地产干掉,我认为是不理性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晓反驳说。

  赵晓认为,中国目前不可能靠第一产业拉动经济,也不可靠第三产业来拉动经济,要靠第二产业,主要是住房来拉动经济,目前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加起来一共是4亿。因此,如果没有住房投资,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力量就没有了。

  “对房地产的调控不可能正合适,要么调控不够,要么调控过头。这一点在政策上恐怕要注意,因为房地产是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非常大的一项内容,能够把中国经济增长区域拉长。”巴黎百富勤陈兴动建议。

  关于进出口

  “今年头五个月的顺差是300多亿,加上去年同期几十亿的逆差,实际上增加的出口是400多亿。6月份没有看出有任何的逆转。这么大的贸易顺差足以使GDP增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中心副主任范剑平表示。

  “我们需要对目前的进出口速度做一个调整。在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出口是加速的,而进口是延迟的。这种现象在最典型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来,从1到5月份,外国实际投资的机械设备进口在负增长,但是在跟外商的交谈过程中可以发现,他们的全年投资计划都没有变,改变的只是进出口的速度。”陈兴动透露。

  陈兴动不否认今年的出口会保持很高增长的可能性,他说,现在中国的确出现了经济之间的不协调。

  经济学家张曙光进一步解释了这种经济之间的不协调。

  “目前出口在30%多的增长率,但GDP的增长只有9%多,我觉得这是个问题,而且不是好事情。”张曙光说。

  张曙光认为,当前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去年高多了,而且这种趋势根据预测还在扩大。用2004年的汇率计算,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70%。而现在贸易还在以30%多的速度增长,GDP只增长9%左右,依存度将会越来越大。

  “这个能不能持续?我觉得持续不下去。”张曙光认为。

  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预测,中国出口第二季度的增长率为29.5%,第三季度出现下滑趋势到29.1%,第四个季度由于季节性的原因会回升到37%的水平。进口的模式跟出口有点相反,到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不断上升,全年增长平均水平是7.2%。

  关于长期问题

  “我觉得大家的眼光都停在短期问题上,忽视了长期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现在是宏观经济热,学界也热,政府也热,政府部门全都关注在宏观经济上,而宏观经济是短期问题。”张曙光如是评价当前的宏观经济大讨论。

  张曙光认为,目前需要关注的一个长期问题是内外经济的失衡问题。在市场上完全形成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的两个外向循环。首先是货币经济,通过大量的出口,赢得了大量外汇,再加上招商引资以及热钱带来的外汇,形成外汇储备,这些钱用不了,再到美国去买美国的国债,存在美国银行,而美国银行拿着这些钱到中国国内投资。这形成了对国外的依赖。

  “现在需要研究的问题是,这个战略到底怎么样,我们需不需要改变。在研究问题的时候,要把眼光看得远一点。”张曙光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担心的是经济学界对经济放缓的观点会使得政府对经济频繁调控。

  “过去讲的经济波动是由于需求的冲击使得短期经济变长期经济,但是按照实际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本身也在波动,我认为对于经济波动本身我们需要宽容度,另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周期实际上是不可能烫平的。”魏说。

  “建议全社会应该给宏观调控减压,而不是加压,让政府给市场调节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我的一个政策主张,这样对培育市场调控的机制有好处,否则我们政府频繁的出手,最后会压制市场的作用的发挥。”魏加宁说。(5B2)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