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房地产价格走势似乎正在成为人民币币值重要风向标:如果房价继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可能性则相对偏弱,换言之,人民币升值很可能会发生在当内地房价出现需求减弱、价格企稳,甚至有下跌趋势的时候。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仍然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性外汇政策,央行及外汇管理部门实际上对流入中国的每一分钱外汇都要予以“绝对负责”。因此,流入中国的外汇越多,理论上
央行外汇储备也就越高,这样,本国银行系统内的外汇占款也就越多,监管者管理高额外汇资产的挑战也自然越大。截至2005年3月,据外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6591亿美元之巨。
从微观角度来看,我们假设一个美国人今天花上100美元在上海买下一处房子,房产商根据有关规定,显然不能将所有外汇收入“占为己有”,于是房产商跑去银行将这100美元按照当天牌价向银行兑换得828元人民币并存于公司账户上。
为了执行目前的外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在上述兑换过程中等于拿出828元人民币来买入房产商所持有的这100美元外汇,而这100美元最后将归入央行外汇储备。此时,那个在上海买了房子的美国人等于拥有了828元人民币的固定资产。假设人民币在1个月后升值5%,那个美国人届时“套现”,现在的828元人民币就可以兑换到约105美元,至此,美国人就完成了他的“投机”行为:1个月时间多赚了5美元。
当然,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房价动辄百万,就拿最受“老外”追捧的上海新天地周边房价来估算,目前每平方米房价高达4000美元,这样,海外投机者如果买200平方米房子,1个月后套现就可以多赚4万美元。
这一过程其实牵涉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房地产市场交易的投机性,还有一个是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在外汇兑换问题上所处关系(试想一旦人民币升值,人们纷纷跑去商业银行抢兑人民币,情况会是如何?),后者其实也就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早些时候在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话”时所提出的“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一个前提条件”。新近冒出的央行允许部分商业银行成为外汇市场做市商正是一个信号。
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前者”的问题也早已有所意识,这也是为什么政府从今年春季开始陆续发布了多项旨在严控房价上涨速度过快的新政,房价走势对宏观经济的重要性被推到了空前的高度。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实行宏观调控,当时主要针对包括钢铁等在内的过热行业,旨在打压增速过快的固定投资,到了2005年,政府的经济调控重点已经明显放到了房地产市场,从2003年至今的一系列调整也许都可被视为是政府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组成部分。
当然,外汇储备管理无论对当局者还是旁观者而言,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中海外投机炒房所占外汇占款的具体比例我们也不得而知,但对非专业外汇从业人员来说,将房地产价格趋势作为人民币升值的警示性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7月05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