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种粮最终靠机械 "吉林困局"凸显深层矛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11:43 商务部网站

  自2004年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下发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和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特别是随着二减免三补贴政策的落实与兑现,对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日渐提高。那么在此基础上,如何才能使农业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呢?就此记者走访了多位农机专家,他们一致认为,从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除了产品、产量、品质和市场等因素外,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不断地改变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对于吉林省来说,无疑是一个最现实的选择。

  吉林省有关部门曾算过这样一笔账:该省从2000年开始对部分乡镇实行全程农业机械化项目试点,其中10个达标的乡镇通过走农机化之路,使粮食生产成本每斤降低了0.1元。如果吉林省各乡镇都能达到这一水平,按该省粮食常年产量225亿公斤计算,仅此一项,全省农民就可实现增收45亿元之巨。那么全国呢?其增收效果将更为显著。

  农机化整体水平低

  有数据显示,十五以来,吉林省农业机械的保有量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04年年底,全省农机固定资产总值已达88.9亿元。1999~2003年的5年间,仅推广机械深松、深翻、化肥机械深施和精少量播种等10项农机新技术,该省就节约良种1.2亿公斤,节约化肥6.8亿公斤,增产粮食137亿公斤,减少投入15.2亿元,增收112亿元。

  但从现实的需要和长远的发展来看,与发达省区相比,吉林省的农机化整体水平仍很低,农机化的进程依旧太慢。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型拖拉机多,大中型机具少;二是粮食作物机械多,经济作物机械少;三是耕整地机械多,收获、加工机械少。据该省农机局提供的资料,截至2004年年底,全省拥有的大型农机具数量仍十分有限,且在大型农机具中有60%运营时间超过了10年,若再不更新换代,吉林省农机化的发展后劲有多大可想而知。

  三大难题亟待解决

  有关专家认为,就吉林省农机化的现状和平均水平而言,当前有三大矛盾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极大关注,并应尽快予以解决。否则,将严重制约该省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是资金问题。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均逐步在加大对农机的投入和补贴力度,但从当前对农机事业发展的需求来看,投入的资金还远远不足。据吉林省农机局局长赵耀介绍,吉林省98%以上的农机具是农民自筹资金购买的。鉴于目前农民的实力,买小型农机具还勉强能应付;但对于大型农机具,现在他们大多数还买不起。为此,他建议,应尽快建立起以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扶持为导向,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制。尤其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采取贴息、参股、补助和担保等形式,有效地吸引和聚集社会资本,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二是土地经营分散,严重制约着农机化发展进程。自我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农民分田到户,一家一户进行小块经营,使部分农民对实行农机化兴趣不大。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上国家允许土地转包,使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苗头已开始显现。鉴于此,专家们建议,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因势利导,通过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积极研究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尽快制定出农民土地承租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法律程序和操作办法,尽早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只有土地归了堆,农机化才有用武之地,才会有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是一些地区农机工业的发展明显滞后,这其中吉林省尤为典型。昔日的农机大省吉林,曾拥有长春拖拉机厂、四平联合收割机厂等知名的大型农机生产企业。可如今,不仅该省的农机产值从10多亿元下降到仅1亿多元,长拖、四联已停产多年,全省无一家上规模的农机企业。这一现状,无疑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的需要。尽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农机生产与服务的社会化已成为现实,农民需要的绝大多数农机具都能在当地买到,并能享受到良好的售后服务,但不少用户还是希望企业能开发出符合当地农艺要求、适销对路的产品来,不少吉林省农机业的有识之士也期盼着能早日实现吉林农机业的振兴。

  有鉴于此,记者采访过的几位知名专家一致认为:作为吉林省,应充分利用机械工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快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努力推进吉林省农机工业的第二次创业,从而为全省农机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信息来源:机械电子频道子站)

  文章类型: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