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油价居高不下中国如何应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 11:48 证券时报

    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油价轻松越过每桶54美元门槛,纽约市场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收市价也首次突破每桶60美元关口。

    两项基准油价双双刷新纪录,皆源自国际市场对原油供应前景的过度担忧。美国7月4日开始的全国性假期,将使世界最大原油消费国美国进入用油高峰期,而工业国炼油企业的生产能力又已近极限。同时,欧佩克原油产量也已达峰值,在市场需

求依然强劲的情况下,原本充足的原油商业库存出现下降迹象。

    “太多的担心在推动油价走高,但每桶60美元的价格还是来得太快,出乎我们的预料。”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与上世纪70年代世界原油供求关系不同的是,今天油价上涨已不再是因为产油国主动限产,包括非欧佩克成员国在内的产油国增产能力不足,导致市场担心原油供应中断,才是近几年油价攀升的主要原因。市场人士认为,只要国际市场原油需求继续上升,只要产油国的产量不能充分保证供应,油价就会进一步上扬。华盛顿著名的能源市场经济学家菲利普·弗勒格之前早有预言,今年的油价将突破60美元大关,而到2006年,油价甚至要突破70美元的大关。从现在油价的走势看,他的预言已经部分实现。

    对于此次高油价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许多专家持谨慎乐观态度。有专家认为,首先,中国仍有2/3的石油能够自给,这与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部分国家,不可同日而语。其次,由于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虽然已经与国际完全接轨,但国家仍然保留了在危机时期调控油价的政策空间,尚可以由国家政策与大型国企充当的中间主体进行缓冲。再次,中国近年来的“走出去”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正逐渐下降。

    国家信息中心石油问题专家牛犁分析说:“中国经济对油价上涨已经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况且,我们进口的原油不全都是优质油,高价的优质油只占了其中一部分。因此,高油价带来的后果并不严重。”

    未雨绸缪,为了保障原油的不间断供给,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中国正有计划地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并已经开始全面展开一期工程建设。

    石油储备建设提速

    据悉,为了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制度,把其作为建设石油安全体系的重要步骤,中国成立了专门处理国家石油储备方面事务的机构,并准备首期投资6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沿海地区建设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这四个基地分别是:浙江镇海、浙江岱山、山东黄岛和辽宁大连。目前这四个基地的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镇海是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规模最大、工程进度最快的一个。据镇海基地筹备组副组长杨仁海透露,2005年第三季度以前,包括综合配套设施在内的镇海基地一期工程将完成,届时东线的4组共16个油罐将可以正式进油。全部工程在2006年底之前竣工,共有52个油罐,可储备石油总计520万立方米,工程概预算为37.6亿元。

    除镇海外,其他三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也在加紧建设之中。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这三大国内石油公司受国家委托,负责工程总体建设,预计2006年至2008年,大连、黄岛、镇海、舟山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将基本竣工。

    业内专家认为,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总共能形成10余天原油进口量的政府战略石油储备能力。再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21天进口量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将超过30天原油进口量。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量都分别达到相当于日常消费量158天、161天和127天的水平。

    此前,中国因为没有石油储备体系,在国际石油处于低价位时无法大量吸入,油价上涨时又无法减少进口量,形成“买涨不买落”的现象。2000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时,中国进口原油7000万吨,比1999年增加70%。随后原油价格回落,2001年底国际油价回落至每桶17美元左右,但此时中国却在释放库存压力,减少原油进口,2001年原油进口比上年下降7%。而国际油价高涨的2003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却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32.8%。

    此外,中东和非洲地区是中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地区,2002年,从这两个地区进口的原油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72.3%。但中东和北非地区因局势动荡造成的供油不稳,也是中国石油进口来源的一大隐患。

    有专家认为,只有具备一定数量的石油储备,中国才能够在石油供应短缺时,动用国家石油储备,为国内油价筑起一道防护墙。

    谁是油价上涨祸首

    一种论调认为,中国是抬高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石油储备导致很多国家不得不接受高油价。自从油价飙升以来,西方媒体的“中国祸水论”开始频繁见诸报端。美国的《波士顿邮报》曾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对石油的渴望与日俱增》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消费者通常将油价的不断攀升归咎于伊拉克战争。但是能源专家说,中国石油消费量的猛增可能会破坏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安全。”文章援引美国美林公司资深能源专家的话说,“未来10年中国石油需求会翻一番”,“中国大量‘储备’石油也会导致全球原油价格走高。”

    对于类似的言论,绝大多数国际和国内专家并不认同,许多专家认为,中国是高油价的受害者而不是制造者,油价上涨是多种因素拉动的结果。事实上,同国际上多数国家一样,油价的高涨使中国的相关产业受到极大冲击,使GDP增长数字有所下降。根据摩根斯坦利的估算,国际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桶,中国的GDP将损失0.06%。专家指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际油价持续上升已经使中国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对于中国搞石油战略储备大幅拉高国际油价的说法,中国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教授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因为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当前仍然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距离真正到国际上大批量地买油搞储备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从另一个角度说,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国际油价是起伏不定的,中国在如此高的价位进行战略储备,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白津夫说,“从当前的情况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际石油供应中断是不可能的,中国对建立自己的石油战略储备具有充分的耐心,会等到合适的价位再购入的。所谓中国建立储备拉高国际油价,纯粹是天方夜谭。”

    有专家提醒,虽然此次石油持续上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危害比较有限,但中国必须防止另一种危害,那就是“石油讹诈”。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西方石油消费国来讲,将中国列为油价上涨的“罪魁”之一,不仅可以有效地转移国内民众对于政府控制油价乏力的指责,更从经济方面,实现“讹诈”中国的目的———迫使人民币升值。“高企的油价给了他们一个游说中国政府让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借口。”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