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银行生“病”百姓“埋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 17:09 深圳晚报

  在有关国内商业银行的印象中,银行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很多时候都是让咱老百姓掏腰包埋单。国家的钱就是老百姓的钱,国家出钱给银行治“病”,就是集中老百姓的钱给银行治“病”。谁叫国有商业银行就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呢?何况咱中国老百姓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不过,这一次银行治“病”是直接让咱老百姓从腰包里拿钱了。这就是7月1日一些银

行开始推行的小额账户收费和借记卡收费。

  综合有关银行给出的收费理由,不外乎三点:一是国际惯例;二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银行柜面服务能力,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三是通过价格手段引导客户加强科学理财观念。这三点理由,冠冕堂皇,情理俱备,似乎无可挑剔。

  但是,仔细一琢磨,总觉得并不全是那么一回事。

  近年来,拿国际惯例说事俨然成了“国内惯例”,国外市场经济发展毕竟走在我们前面,因此找点国外的例子来佐证自己,不是难事,也无可厚非。拿小额账户收费来说,汇丰银行在香港的确是这样干的;花旗银行在它的母国是否也这样咱不知道,但它在我国有限的经营地域内确是对存款账户设置了一个较高的门槛。但是,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成本控制和服务效率都是一流的,值得我国银行业学习、借鉴的地方又岂止“小额账户收费”这一点?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上,我国的银行业是不是有点“取舍随我定”的味道?

  其实,无论是借记卡收年费,还是小额账户收管理费,都是银行意识到自己“病”了。病了当然就要治,也就是要整顿借记卡市场和存款账户。于是,一些银行想出了“自己生病、上帝掏钱”的“高招”。

  但是,问题是,银行的这些“病”是怎么得上的?能让咱老百姓支付治“病”的钱吗?

  2000年前后,几大银行掀起发卡大战,一些银行像卖保险一样推销自己的借记卡,有的在人流集中的地方摆起摊位,有的给单位主管财务的人员以回扣,无孔不入,优惠多多。结果,不少人手中多的时候持有数家银行的十几张卡。

  在银行卡良好的用卡环境还不完全具备的国情下,一个收入有限的工薪族,持有数张乃至十几张不能透支的借记卡,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大量的睡眠卡和小账户。如今,银行觉得“它们占用着银行大量的信息、数据空间,导致银行业巨大的资源浪费”,于是一改发卡时免收年费的承诺,希望通过收费来净化银行卡市场,给老百姓的感觉可不就是“当年你发热生病,今天我掏钱买药”吗?(辛华)

  作者:辛华 发表评论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