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变相欺诈误导消费者 “建议零售价”市场泛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17:23 商务部网站

  许多消费者买东西时都曾遇过“建议零售价”,一些消费者在买到低于“建议零售价”的东西时,可能还会觉得物超所值。但记者了解到,“建议零售价”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对消费者的一个误导,甚至是一种变相的价格欺诈。

  郑州市民张女士到银基商贸城给老公买衣服时,只花了70多元便买到了标注有“建议零售价”为300多元的衣服。销售人员对张女士解释:“这可是底价卖给你,我们没钱赚的。

”经过观察,张女士发现商场内标有“建议零售价”的商品随处可见。

  张女士对记者说,这种“建议零售价”着实让人看不懂:明明只卖行情价的商品,外包装上却贴着不着边际的“建议零售价”,其价格差距之大令人瞠目,这样的“建议零售价”合理吗?

  业内人士介绍说,“建议零售价”是厂家根据产品的成本、质量、销量、品牌和技术含量的价值,同时权衡商家应得的利润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按一定的公式套算得出来的。其目的在于避免商家擅自抬高商品零售价格、侵害消费者利益,从而更好地规范消费市场及保护产品的品牌形象。

  据记者了解,“建议零售价”的出现也的确为大众带来不少方便与实惠,尤其是对那些平时不甚了解行情的消费者,“建议零售价”的提示无疑让他们在购物时心里多了些底。然而,目前“建议零售价”现象的无序和泛滥,完全改变了这一切。

  一些商户称,差额悬殊的“建议零售价”多出自一些不正规的生产厂家,其目的只是想通过提供“建议零售价”的手段让消费者感觉买到了便宜货,说白了还是那一招———“漫天索价,落地还钱”。这样做,扰乱的是市场秩序,受害的不仅是消费者,也包括一些正规厂商。

  河南省消协有关人士认为,以前市场上有过指导价、清仓价,现在又出现了新名词“建议零售价”,这种标价方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无法找到可以对其规范的依据,价格条目中也没有“建议零售价”一项,导致了这一概念的模糊性。如果厂商标出的“建议零售价”远远高出商品的实际价值,并在主观上起到了误导消费的作用,应该视为一种变相的价格欺诈行为。

  (信息来源:银川市地方商务之窗)

  (信息来源:宁夏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文章类型: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