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跨国品牌丑闻:公正被公关出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13:22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仿佛是上帝在玩多米诺骨牌,在中国的好些大名鼎鼎的跨国品牌近来一个接一个地出事,肯德基的苏丹红、雀巢的碘超标、哈根达斯的“厕所门”……对于这些拥有杰出的营运能力和成熟管理机制的跨国品牌为何偏偏在中国频爆危机?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出政绩,对跨国品牌大开绿灯,“三年免检”、“五年免税”、“特别通道”、“绿色机制”,对于传媒揭露跨国品牌质量问题的报道,

也每每采取压制的态度。这些特惠政策,国内的民营中小企业,根本连想都不敢想。跨国品牌在这种“超国民待遇”的保护伞下,原本良好的负责任的经营行为也会走向扭曲。“小企业信不过,大企业不用管”,跨国公司的“歧视性经营和双重标准”,正是我们对自己实行歧视和对市场实行双重监管标准的结果。

  中国法律的弹性过大,赋予执法机关的酌情处理权过大,使得上述的双重标准监管得以很方便地实施。中国的《食品卫生法》规定,生产商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可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同一种违规行为,酌情处理的空间却可以“从500元到1万元”,这个弹性实在大得惊人,跨国公司很容易通过“政府公关”摆平危机,争取轻罚甚至不罚。中国没有强大的民间维权团体,跨国品牌的违规行为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查处,消费者能否得到赔偿,主要取决于政府,政府态度暧昧,很多事便只能不了了之。

  正因为摸透了这一“中国国情”,面对一桩又一桩的食品质量事件,面对舆论和消费者的一次次震惊和抨击,很多的跨国知名品牌却将“功夫”花在了“诗外”———他们不是光明磊落地承担应尽的责任,而是动用一切手段开展危机公关,力图摆平政府职能部门和媒体,混淆视听,强压消费者。更令人痛心的是,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和媒体就是在这样的危机公关面前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或者突然失声、装聋作哑;或者转移话题,王顾左右;更严重的则是昧着良心胡说八道,粉饰太平,大有为虎作伥之势。

  长期以来,选择知名品牌特别是国际名牌往往被认为是保障产品安全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然而,近来包括洋品牌在内的一些知名企业,自诩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心理洞悉无遗,一旦出现信誉危机就明目张胆地以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开展所谓的危机公关。我们的某些媒体和执法部门的权威和声誉则在此类公关面前应声落地。结果该解决的问题不了了之,消费者被糊弄得莫名其妙。有些洋品牌的公关经理还津津乐道于此类危机公关的成果:只要摆平媒体、确保政府不表态,一切都会过去。其实,跨国公司所谓的危机公关,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太平”,是典型的腐败。消费者在这样的交易中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亚凡(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