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9日电(记者刘世昕)由30多家民营石油企业捆绑而成的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今天成立,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民营石油联合企业。
几个月前就有媒体评价说,如果长联石油公司被批准成立,将是今年2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非公经济进入石油行业以后,第一个大张旗鼓的、以旗舰姿态亮相的民营企业。
作为继石油垄断巨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之后的“第五力量”,长联公司这样定义自己的战略:采取逐步扩大的模式,吸纳石油领域上、中、下游的民营石油企业加盟,形成集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炼油化工、石油商贸、石油物流、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石油产业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石油公司,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获取海外油气资源。
按照我国石油行业的相关规定,长联石油若要按其设计的经营范围运作,必须拿到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4张特许证:国内成品油批发许可证、成品油零售许可证、成品油燃料油进口许可证,以及矿产勘探开发许可证。
早就有专家预言,只有拿齐4张许可证后,长联石油才能进行实质性运作,否则只能是若干家民营公司资产的简单整合。从今年初就开始酝酿成立的长联石油公司,挂牌时间一拖再拖换了好几回,来自其内部的解释就是4张许可证还没有拿到。
今天终于挂牌的长联石油是否已经拿齐许可证?该公司董事局主席龚家龙在今天的成立大会上,历数了公司成立的过程———包括申请商标,设计公司网站,租用新办公室,但没有提到4张许可证。在记者的追问下,公司新闻发言人称,4张许可证还没有拿到,但只要公司成立,拿证的事在未来几个月内不成问题。
4张许可证的话题还没落,6月2日商务部公布的《成品油批发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又被业界认为给长联公司泼了冷水。虽然只是征求意见稿,但其中的条款却比较苛刻,比如规定,要在国内从事成品油批发业务,必须“在中国境内从事两年以上成品油零售经营业务,并拥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
业界有分析说,如果这个征求意见稿付诸实施,短期内长联公司将可能更难拿到成品油批发许可证,进军上游的计划也无从谈起。目前的状况是,《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给了民营资本参加游戏的权利,但是政府还没有给出游戏规则,也没有定义民营资本以怎样的身份参加游戏。
也有专家给这支“第五力量”提出建议,以目前该公司的实力来说,不仅难以在资本实力上和4大公司抗衡,在公司人员结构、管理能力上也有不小差距。尤其在管理者的问题上,千万不要以为从国际上聘一两个“CEO”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