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嘉兴经济开发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新城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 10:56 商务部网站

  新区奏响和谐曲嘉兴经济开发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新城区“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作为经济建设前沿阵地的开发区,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嘉兴经济开发区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着重维护和发展困难群体的利益。在拆迁安置、就业、外来务工者等问题上,开发区也始终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出发点,从群
众切身利益出发全力建设和谐新城区。外向型经济渐入佳境只有发展,构建和谐新城区才可能变为现实。12年前,这里是农民耕种的零星农田,12年后,这里成了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先行之地。建区十二年来,嘉兴经济开发区已引进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港澳台等17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22.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8.7亿美元,特别是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生产性大项目纷纷落户开发区,其中总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52个,总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的项目有34个,投资规模超亿美元的重大项目4个,吸引了日本住友电工、伊藤忠商事、丸红商事、正大集团、麦德龙等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投资了8个项目,形成了以汽车配件、化纤纺织、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为主的产业特色,各项经济指标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迅速发展。今年1-5月份,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6.48亿元,销售收入50.92亿元,出口26544万美元,同比增长44.75%、45.57%和79.07%,外向型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现已成为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阵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谐理念渐入人心和谐两字对嘉兴经济开发区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份量极重的关键词,而拆迁农民的安置是和谐之音中最核心的因素。日前,区内又一批拆迁户领取了1400多套安置房钥匙,该安置小区是位于中环西路以东、城南路以北的金穗月亮湾南区,总投资2.8亿元,总建筑面积24.14万平方米,是开发区为失地农民建造的一批具有品味高、配套设施全、绿地容积率大、户型结构新颖等特点的典型安置小区。“拆迁农户不幸福,生活不富裕,和谐社会从何而来?”这始终是嘉兴经济开发区领导层所关注和研究的,开发区在征迁和安置房选址过程中,主动征求街道、村和农民的意见,考虑到拆迁户的故土情节和生活便利,按就近和尽量向市区靠近原则选址建造。随着金穗月亮湾等一批安置小区的建成,一个以城市现代居住小区统一安置拆迁户,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新局面已然形成。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拆迁农房120多万平方米,“农转非”农民2万多人,已建成阳光小区、常秀小区、洪兴花园等总面积100余万平方米的大型安置小区,已开工建设或规划建设的安置小区有新禾家苑、梁林帆影庄、茶香坊等14个,总建设用地约2250亩,总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6亿元人民币,全部安置小区将于2006年前陆续建成并交付拆迁户使用。此外,位于昌盛路以北、桥西浜以西、新320国道以南地块的昌盛花园经济适用房也计划于今年8月份开工建设。一个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城市新区已初显雏形。失土农民角色成功转换和谐社会在群众眼里,主要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拥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近期,嘉北街道一失地农民通过参加农民就业培训班,取得了初级电工上岗证和特种行业上岗证,并成为一家外资企业的员工,月收入达1000多元。能否处理好失土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构建和谐新城区的关键一环,失土农民由于其身份的转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已然不能适应新的城市生活。作为城市新区,开发区近年拆迁了大量农户,一万余名农民变成了居民。去年以来,开发区以街道、村为单位就近就地开展有关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进行择业观念和就业形势的教育,使农民做好城镇就业的准备,并根据区内外资企业多的特点,摸清他们的用工需求、工种等情况,为失土农民提供了电工、计算机、制冷、汽车驾驶、汽车维修、园林绿化、中式面点、营业员、保安、英语、日语及家政服务等专业的免费培训,一年多来已有6314名失土农民自主选择了专业技能培训,其中4186人找到了新岗位;凡领取《再就业优惠征》的就业困难人员,可领取1000元创业金并享受相应待遇进行自主创业,此外,开发区实行的企业录用区内农村劳动力,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每录用一名给予500元的就业补贴的政策,给失地农民再就业营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开发区失土农民在培训机构出培训“菜单”、企业开用工“订单”、失土人员来“点单”、政府来“埋单”的“四单式”就业培训机制下,找到了适宜的工作,生活日渐富裕,成功地实现了由农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变。外来务工者成为新区建设一分子外来务工者既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馆,网吧,在开发区振兴公寓,外来务工人员业余生活丰富,在这里我们已完全没有了身处民工公寓的感觉。用外来务工者的话说,开发区是我们的故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区外来人口已超过8万人,开发区改变了过去对外来人员重管制、轻服务的管理模式,全力为外来人员营造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振兴公寓——外来务工者的温馨家园,现住有外来务工人员2500多人,一般6人一间宿舍,部分还装有空调,来自四川、湖南、湖北等全国各地的民工可以品尝到家乡口味的菜肴,还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洗浴、购物、娱乐等服务。此外,还不用担心担心子女的就学问题,“在开发区,我们已经没有了外乡人的感觉,孩子读书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的操心了。”外来务工者真切感受到了故乡般的亲切。为使外来人员子女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开发区积极引导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到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中,建起了蓝天学校等7所民工子弟学校,并按照公办学校的要求统一纳入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序列,切实加强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指导和管理,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已有7400多名外来民工子女背起了书包,快乐地享受着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信息来源:浙江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文章类型: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