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 强县带动作用突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 17: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广东处于开放经济的前沿,近年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底,全省县域人口56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2.23%;国内生产总值6160亿元,占全省的38.41%;县域人均生产总值10900元,相当于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52.91%;可见县域经济在全省的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还是偏低的。

    一个地区的县域经济全面发展,首先是部分经济强县先发展起来,然后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前100名县(市、区)(简称“强县”,下同),对城市化进程起着加速的作用。广东近几年涌现出顺德、南海、三水等强县,但与江苏、浙江相比,广东强县的总体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研究和分析广东强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发展广东县域经济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一、广东入选全国百强县的变化情况

    早在1991年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就对全国2000多个县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以客观评估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上个世纪90年代的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主要是从静态上反映县域发展水平。从2000年起,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估方法不仅从静态上反映一个县的发展水平,即综合实力,而且从动态上反映一个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能力(外向型经济),即发展活力;同时还要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即发展潜力。评估出来的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比以前更加科学,可比较全面地描述县域经济的发展轨迹。

    根据从2000年起连续四年的全国县域社会经济情况排名结果注显示(见表1),顺德区、南海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都占据着前两名的位置,但南海从2000年起至2002年连续三年的第二名变为2003年的第六名,位次明显下降。四年间,广东省的强县数量保持比较稳定,一直在10个左右,2003年排在浙江(30个)、江苏(16个)、山东(16个)之后。而且入选百强县排行榜的县域在珠三角区域相对集中,分别是佛山市的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和高明区;广州市的增城市;江门市的新会区、鹤山市和开平市,珠海市的斗门区,还有惠州市的惠阳区。根据2003年统计资料,这些强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超过了1.5万元,顺德、南海达到4万元。

    表1:2000年-2003年广东省县域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排名情况

                 2000年                       2001年
    县名   综合指数   综合位次    县名   综合指数   综合位次
    顺德市   84.6          1     顺德市     89.9    1
    南海市   82.9          2     南海市     87.1    2
    三水市   57.7         18     三水市    60.82   24
    增城市     53         33     增城市    58.79   28
    新会市   52.6         35     新会市    56.43   37
    高明市   50.2         45     高明市     54.2   44
    鹤山市   50.1         47     鹤山市    53.25   49
    惠阳市   48.7         57     惠阳市    52.65   51
    斗门县   47.6         63     开平市    50.54   65
    开平市   47.2         67     斗门县   48.42   88
               2002年                       2003年
    县名     综合指数   综合位次     县名   综合指数   综合位次
    顺德区    91.0801          1   顺德区      99.84          1
    南海区    88.0795          2   南海区     93.074          6
    三水区    64.4054         24   三水区     68.834         24
    增城区    62.6822         28   增城市     67.216         27
    新会区    59.7071         42   惠阳区     63.917         41
    高明区    56.9011         50   高明区     63.917         42
    惠阳区    56.1022         52   新会区     61.507         49
    斗门区    53.4756         66   鹤山市     57.219         78
    鹤山市    54.0057         64   开平市     56.189         83
    开平市    52.9122         73   斗门区     55.404         90
    从化市    51.8906         85

    资料来源:2000年―2003年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前100位测评结果

    注本文主要是从2000年县域经济开始比较,番禺、花都已经撤市设区,没有参与百强县的评比。而佛山市的顺德、南海等市在2002年末撤市设区,为了县域经济比较的连续性,国家农调总队仍然把其列入百强内。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采用是动态的计算方法,除了顺德外,其他强县排名虽然有所变化,但综合指数都呈上升状态,说明广东省强县的社会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尽管这样,广东省的强县还是受到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带的省份的挑战,从2003年鹤山、开平、斗门名次的下降可以看出百强排名榜下半区竞争激烈。而惠阳区借中海面启动济快速增长,并形成了电子支柱行业充当工业增长龙头的产业结构,惠阳区的名次从下半区上升到上半区。

    从综合指数来划分,根据四年来排名情况,顺德和南海处于广东强县的第一集团;而三水、增城、惠阳、高明、新会处于第二集团;最后鹤山、开平、斗门是第三集团。从中看出,广佛经济圈对广东的县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有五个县处于这一经济圈,其余则分布在珠三角外圈。第三名的三水区一直处于第二集团的前列,但与前两名的顺德、南海相比,综合指数分数相差比较远,而且三水区的发展潜力都低于前两位,说明三水要跻身第一集团还需要一段时间。

    二、广东省与其他省份的强县比较

    与其他省份相比(见表2和表3),广东强县数量上比不上浙江。浙江省从2000年开始,进入百名的强县数量不断增加,四年间增加了8个县,2003年总数达到30个,占百名强县的三分之一弱。而且浙江凭借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强县遍地开花,主要分布在钱塘江流域、沿海一带,覆盖了大半个浙江省。排在50名前的,浙江省有21个县,占了几乎一半。随着浙江在长三角的作用逐渐加强,其强县数量仍会增加。

    表2:2000―2003年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前100名县分布

    省份     2000   2001   2002   2003     省份   2000   2001   2002   2003
    浙江       22     26     26     30     辽宁      2      2      2      2
    江苏       14     15     15     16     新疆      2      1      2      2
    山东       13     14     15     16     天津      1      1      2      1
    广东       10     10     11     10   黑龙江      1      1      1      1
    福建        8      7      6      5     河南      2      1      1      1
    河北        8      6      4      3     山西      1
    北京        4      4      4      4     吉林      1      1      1
    内蒙古      4      3      3      3     甘肃      1      1      1
    上海        3      3      3      3     云南      1      1
    四川        3      3      3      2

    资料来源:同表1表3:2003年强县数前五名省份分布情况省份

    省份   1―20   21―50   51―100
    广东       2        5         3
    浙江       7       14         9
    江苏       8        3         5
    山东       4        12
    福建       1        2         2

    资料来源:同表1

    江苏省四年来强县数量略有增长,2003年达到16个。虽然江苏强县数量没有浙江那么多,但在前十名中,江苏凭借强劲的苏南板块占了6个席位,综合指数都超过80分。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江苏强县仍会占据前十名的大多位置。

    山东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随着山东渔业及蔬菜、水果基地的发展,山东的强县在四年间稳步增长,2003年为16个,但其与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大部分是以渔业、农业为主。

    与前四名的省份相反,福建省的强县数量是逐年减少,到了2003年为5个。这可能跟福建省的产业经济转移有关系。

    总的来看,虽然广东有顺德区一直独占鳌头,但处于浙江、江苏强县的“夹攻”之下并不能占绝对优势。

    三、从百强县分析广东县域发展的存在问题

    1、强县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紧靠大中城市,形成广佛深城市圈,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内借助外资和政策倾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吸引内地外来劳动力前来就业。大量劳动力的聚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到珠三角的城市规模和经济规模不断壮大。顺德、南海、三水等这些县域凭借其地缘优势,一步步成为广东强县。但从强县的比重来看,广东只有约10%的县域入选100强,而江苏超过25%,浙江更是接近50%,广东强县的比重明显低于后两者。

    2、部分强县的名次下滑。南海、鹤山、开平、斗门这些强县出现了名次下滑的现象。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行政区域的调整。像南海把陶瓷大镇――南庄镇划出成立禅城区,必然会使到南海的经济实力下降。二是其他省强县的综合实力发展更为迅速。鹤山、开平、斗门这三个县与过去相比,虽然综合实力也呈上升状态,但是上升的幅度并不是很大,很容易给浙江、江苏等省份的强县赶超。

    3、珠江三角洲内部分县域经济实力较弱。在广州、佛山、深圳这些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下,珠江三角洲内不少县市都入选了百强,但珠江三角洲内还有一部分县市未能进入百强,这些县市一般分布在珠三角的外围,如从化、台山、博罗、四会等。从化市曾入选2002年的百强,但到2003年又落选于百强之外。但这部分县市进入百强要比广东其他区域的县市有优势,也是未来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4、粤东、粤西、粤北无县域入选百强。无论是1994年开展的静态百强排名,还是近几年的动态百强排名,粤东、粤西、粤北均无一个县进入百强。粤东、粤西和粤北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通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而形成主导产业,以致这些地方县域经济发展比较慢。要使这些地区的县域综合实力上升,必需花大力气加快发展步伐。

    广东强县发展主要存在上述问题,但一个省光靠几个强县是无法实现全面发展的,必须要涌现更多的强县,特别是在粤东、粤西和粤北,才能带动整个广东县域综合实力的提升。

    四、发展广东县域经济的对策思路

    1、继续挖掘强县潜力,保持综合实力持续发展。2003年广东强县的发展潜力指数在百强中呈中上水平,尤其顺德、南海的指数达到75,高过其他强县,说明广东强县的发展潜力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但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竭泽而渔,不能牺牲自然环境和资源来换取经济实力的上升,而是要做到在保护自身的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增加基础产业和科教文卫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发展后劲,保持综合实力的可持续发展。

    2、提升工业化水平,依靠工业化推动县域经济更快发展。十六大报告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业化,在百强排名中居前列的大都是工业发达的经济大县。通过发展工业来改善地方产业结构。但要注意不是每一个县域都适合发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和资源来突显自己的优势。

    3、在农业大县发展农业基地。从2003年百强县中可以看出,这些强县除了有工业大县,还有些是渔业农业生产大县。我们可以借鉴山东农业发展路子:一些没有发展制造业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农业生产基地,打造蔬菜、水果等种植和渔业养殖之乡,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

    4、打破广东地域限制,与湖南、广西、江西、福建联合发展县域经济。珠江三角洲目前对粤东、粤西和粤北的经济辐射还是有限,而后者所辖大部分县域是处于珠三角与其他省区的中间地带,因此可以把县域的发展圈延伸到其他省区。应以珠三角为中心,联合福建、湖南、江西和广西实现广东省县域发展的“东拓、北伸、西延”。东拓,以梅州、汕头、潮州三个城市与福建的厦门、福州等地联合发展,北伸,建立韶关、郴州、赣州的粤湘赣经济三角带。西延,以湛江、云浮为出口,联合北海、柳州发展两广经济走廊。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形成一系列新城?市群,带动周边的县域经济发展。这也是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一个方向

    5、有条件、有目的的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改变户籍简单把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向小城镇的方法并不能使到农民真正增收。现在虽有不少小城镇愿意放松户口限制让农民进城,但农民反应仍比较冷淡。究其原因,进城并不能根本解决农民的工作问题,因为小城镇没有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给农民。而且土地是农民的最后生存之本,不会轻易放弃。各地应该在基础设施健全、能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的小城镇放开户口限制。在这个过程,政府起着“引导人”的作用,要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解除他们离开土地之后的后顾之忧,解决好农民进入城镇后的管理和社会保障问题。

    6、打造专业镇,提升县域经济水平。全省经济的全面发展是靠各地的经济发展来支持的,同样,县域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小城镇的经济实力提升。目前广东的强县中有不少是有特色的专业镇,如:顺德北滘的家电镇、原南海南庄的陶瓷镇、开平水口的卫浴镇等。这些专业镇的特色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打造专业镇也是发展小城镇的一个方法,各个地方要根据当地的条件确定自己的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较其它地区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它不仅比较容易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而且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潜力。目前在粤东、粤西和粤北,不少县域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如潮安的食品、五金等专业化生产,新兴的凉果加工,乳源的小水电,徐闻的南亚热带农业等,都具一定的发展潜力,都应设法作好“专业”、“特色”这篇大文章。

    7、建设快速、便利的交通网络。快速、便利的交通网络犹如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空间上的距离是县域在发展经济中长期困扰的难题。因此要加大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缩小县域与城市间的距离,使大多数县尽快在地缘上融入以都市为中心的经济圈。目前广东省21个地级市已经全部通上高速公路,但是高速公路网还没有完全覆盖到县域,争取加速实现全部县市通高速,必将对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注:本文主要是从2000年县域经济开始比较,番禺、花都已经撤市设区,没有参与百强县的评比。而佛山市的顺德、南海等市在2002年末撤市设区,为了县域经济比较的连续性,国家农调总队仍然把其列入百强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