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引导投资才是国企改革的方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 11:46 上海证券报

    引进外来投资者确实可以避免交易价格之外的其他费用发生,但是,从交易结果来看,这样做不但分散了利润,而且会产生巨大的政治风险。所以,引导居民的投资方向,将公众投资从高风险的证券市场引入到国有企业的改造中,应该成为今后决策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存在着"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现象。
同样的国有企业,在产品不变、市场不变、生产规模不变、生产技术不变,甚至生产机器设备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引入了外来的投资者,或者国外的职业经理人,企业马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值得经济学界和管理学家认真思考的现象。

    如果引入外来资本,仅仅是为了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那么如今中国普通居民存款高达10多万亿元,和改革开放初期不可同日而语,撇开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开支,其中还有将近十万亿元的储蓄,这些资金完全可以用于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然而,政府的政策导向却是:将居民储蓄存款从银行贷出,变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同时鼓励居民将储蓄投入到风险较高的证券市场。对于那些投资回报稳定,产品适销对路的工业项目,政府缺乏鼓励个人投资的政策。相反的,面对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政府一心一意鼓励外商进入国有工业企业,希望通过资本重组,转变企业的性质。

    对这种现象,有人认为是一种"曲线救国";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政策,只不过是变相的私有化常用手法罢了。如果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无视国内居民庞大的资金储蓄,不愿面对居民强烈的投资渴望;而另一方面却大量引进外资,希望通过吸收外国资本改组改造国有企业,这种思路确实令人费解。从交易成本来说,引进外来投资者确实可以避免交易价格之外的其他费用发生,但是,从交易结果来看,这样做不但分散了利润,而且会产生巨大的政治风险。所以,引导居民的投资方向,将公众投资从高风险的证券市场引入到国有企业的改造中,应该成为今后决策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问题复杂,信息的不透明和大量的违规操作,严重地挫伤了居民的投资积极性。如何将证券投资变为工业投资,指导公众直接参与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也是当前学术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决策的分散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公司化的治理结构为普通民众参与资本经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但是,这样的逻辑存在着若干假定。假如在公司外部存在着巨大的交易成本,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出现了严重的变形,那么,公众通过股票市场参与投资几乎就成为一种得不偿失的举动。事实上,在传统的封闭社会,社区型的企业不但不能通过上市获取较高的利润,反而会因为融资成本过高,企业的利润远远赶不上企业的交易成本。现在许多上市公司之所以存在问题,就是因为公司的职工认为,不管公司的决策层实施怎样的违法行为,只要能够给自己带来短期的丰厚回报,参与或者掩盖公司的错误决策都是值得的。这种由于投资的"曲线化"而产生的特殊搭便车现象,值得人们充分注意。假如公司的员工或者社区的其他居民直接投资企业,那么,就可以克服间接投资所带来的一切危害。换句话说,在企业的职工与社区居民改变投资方式之后,既可以避免股票市场巨大的融资费用发生,同时又可以就近参与企业的管理,监督企业的决策者。

    所以,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造不一定必须引入国外的战略投资者,而应该将眼光收回国内,重新审视中国国内居民的投资欲望,谨慎而又理性引导国内的投资者直接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

    这样的思路,不是一种复古倒退,更不是单纯为了拯救国有企业而鼓励居民投资。而是在国有企业运转良好,但资本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引入国内的个人资本,真正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高度统一。

    两权分离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在中国20多年的改革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是也埋下了许多祸根。两权分离的结果,在中国国有企业出现了"内部人控制",国有企业的职工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为了监管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了近百个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建立了一整套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系统。但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充分地依靠群众,没有重新审视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那么,国有企业的资本链条越长,所产生的问题也就越多。只有将开放型的国有企业与封闭型的国有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将少数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推向股票市场,通过分散股权,筹集资金,扩大企业的生产;而大量的国有企业通过吸收职工资本和企业所在地的资本,将企业的命运与社区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国有企业才能够走出危机,创造辉煌。

    国有企业的改革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确实需要跨国资本重组。但是,对很多国有企业来说,只有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作用,并且通过吸收公众存款,引导他们进行直接投资,让他们与企业的发展共存亡,国有企业才会前途光明。如果引入国外资本,仅仅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而无视当地居民的正当利益,那么,这些企业早晚会出现问题。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相信群众,少数官员期望通过引入外来战略投资者在一夜之间改变国有企业的面貌。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许多国有企业的资产被低估,国有企业的内在价值被忽视,外来战略投资者在充分利用国有资源,最大化地挖掘国有企业的内在价值之后,获得丰厚的利润,扬长而去。而国有企业往往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后,留下"残垣断壁",国有企业的职工成为最终的受害者。所以,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一定不能见物不见人,一定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稳定。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