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海尔为什么收购美国家电企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 10:47 商务部网站

  海尔国际化路径转向当美国百年家电企业美泰传出出售的消息时,竞购者名单中赫然出现海尔的名字,一下子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目光。一向奉行依靠自有品牌战略走出去的海尔,采取的策略是先抢占欧美市场,先难后易,完成自己从一个中国企业到全球跨国公司的转变。依靠这种方式,在美国,海尔设立了自己的工业园,做到在美国本土生产本土销售。但是中国企业接连发生的国际化并购浪潮,似乎最终让海尔还是坐不住了。最初传出海尔有意收购的信息后,海尔先是以“海尔非常关注美泰的收购事件,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作出任何
决定”来回应。到美国时间6月21日,海尔最终亮出了自己的初步收购方案,联合美国两家私人投资基金共同加入了竞购美泰中,并且出手大方,愿意以每股16美元的价格收购美泰公司,比此前已经与美泰签署协议的利普物德(RipplewoodHoldings)开出的每股14美元的价格高出了14%,除要掏出12.8亿美元现金,还要帮助美泰偿还9.75亿美元的债务,为此,海尔等企业要付出22.55亿美元的总收购价。如此高的收购报价,显示了海尔对美泰强烈的兴趣和必胜的信念。如果能竞购成功,这将是中国电子行业至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案,超过此前联想收购IBMPC业务的17.5亿美金收购案。海尔并不是一家“赶时髦”的企业,其国际化路线也显得特立独行。1999年,海尔在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州开办了一家家电组装工厂,尽管在美国办厂成本很高,风险很大,盈利预期也不明朗,但是海尔还是毅然这样做了。按照海尔自己的说法,如果能够在最难攻占的美国市场都取得成功,那海尔在全球其他市场则一定也能够取得成功。海尔在美国市场的努力也算得到了部分回报,海尔的小冰箱在美国市场很畅销,其大尺寸的冰箱、窗式空调以及便携式风扇在市场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分别达到2%、16%和8%的市场占有率。此后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在不同场合对海尔的国际化路线“多次推介”。但是海尔的模式至今没有一家中国家电企业效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海尔品牌在美国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其美国业务至今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这可能是其他中国家电企业不愿意效仿海尔进行国际化的主要原因。国内诸多企业非但没有采取海尔的国际化模式,相反却探索出自己的另一条国际化之路———跨国并购。TCL作为吃螃蟹者,去年成功合并了法国老牌家电厂商汤姆逊的彩电业务,组建了全球最大的彩电帝国。整合汤姆逊的彩电业务,TCL总裁李东生喊出了18个月内合资公司盈利的目标。而联想也在今年出资17.5亿美元成功收购了IBM的PC业务。这种国际化运作模式比海尔原来的国际化路线来得更有声势,连海尔自己也向这种趋势靠拢。美国时间6月21日,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考虑后海尔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初步收购计划。海尔美国公司联手两家美国知名私募基金———贝恩资本(BainCapital)以及黑石集团(BlackstoneGroup)以每股16美元的收购价向美国电器业的百年老店美泰公司抛出价值12.8亿美元的“绣球”。海尔等企业的报价高于利普物德(Rip-plewoodHoldings)此前报出的收购价每股14美元,后者的价格也颇让美泰董事会心动。海外媒体援引美泰公司董事会成员霍华德·克拉克的原话称:“我们仍然支持公司同Rip-plewood公司之间的交易,但寻求更高的收购报价是我们的责任,同时也更符合公司股东的利益。”据了解,由于海尔等企业抛出更高的报价,很多美泰股东打算在表决Ripple-wood的收购案时投反对票。从海尔愿意掏出22.55亿美元的金额来看,海尔确实非常看重此次收购。“我认为海尔集团和其CEO张瑞敏都是非常严肃认真地考虑收购美泰。这也是海尔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国务院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专家陆刃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张瑞敏在业界的地位,他炒作的嫌疑很少,而是真的想收购美泰。据长期关注海尔的一位证券分析师称张瑞敏一直都有两大愿望,一个是把海尔带入世界500强的行列,另外一个是把海尔美国业务成功上市。在前一个愿望今年有望实现的情况下,如今这次投入血本的跨国并购则可能完成张瑞敏的第二个愿望,在美上市。据了解,美泰与Ripplewood签署的协议中,后者要求美泰收购后立即退市,这也遭致了很多投资者的不满。而海尔收购后则可能会利用美泰的壳,把海尔的美国业务装入上市公司,完成自己的愿望。除了海尔美国上市所需的壳外,“美泰的产品质量、品牌和销售网络都非常成熟,我认为这是海尔看中美泰的重要原因。”陆刃波称收购后美泰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弥补海尔在北美市场的不足,同时“海尔的很多长处也可以用来弥补美泰的短处,比如中国企业一贯擅长的成本控制能力。如果能够成功降低美泰的运营成本,那整合的成功几率大大提高。”机遇和风险美泰在美国人心目中还是相当有分量的一家企业,家喻户晓。该公司1893年成立,最早是生产农业机械,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家用电器的逐步出现,该公司在上世纪初就率先生产了洗衣机。后来各种家用电器产品不断问世,冰箱、吸尘器、洗碗机、微波炉等成为该公司的标志性产品,而且都以产品质量优秀著称。美泰公司最富有创意、给人印象也最深刻的一个广告是:一个身着蓝色工装的美泰公司产品维修员从年轻等到年老,但一个要求维修产品的用户电话也没有等到。海尔传出收购的消息后,外界有人质疑海尔的收购意图,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海尔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用来收购。上海卓跃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庞亚辉就持这种观点,他称海尔此次只是炒作,不会有实质性的结果。但是两家美国私人投资基金的加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也说明中国家电企业已经得到了国际资本的承认,并且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跨国并购所需的资金。另外,这次国际舆论对海尔竞购美泰事件的态度都非常友好,这说明了国外环境已经接受了中国家电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逐渐强大这一事实,而不会人为制造障碍。这为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创造了一个相当好的外部环境。一位证券分析师指出,海尔之所以开出如此高的价格收购美泰,那么海尔肯定也是有自己计划的。海尔收购美泰明显的好处是可以利用美泰在美国雄厚的生产基础和技术力量,在美扩大海尔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这样,海尔就可以避免从中国向美国市场出口产品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包括美国有关企业和部门可能会提出的市场反倾销指责等。另外通过整合和规模效应,有可能改变海尔在美国市场的亏损状态。但是据了解,美泰有2万名员工,这占据了美泰每年相当一部分的支出,海尔接手后如何化解这部分成本将是一大挑战。当然,与国外的投资基金合作也充满了风险。按照这些投资公司一贯的运作手法,收购企业都是为了短期内盈利,与海尔等长期做实业目的不同,海尔在联合并购中要防止投资公司为了短期利润而使自己在收购中失去主动权。“我提醒海尔两点,一是收购后要给美泰充分的运营资金,让这个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第二要对美泰盈利给出的时间长一些,如果时间太短,期望太高的话那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陆刃波称在多起跨国并购后,中国企业往往急功近利希望被收购公司能够在短期内盈利,这反倒增加了整合的难度和跨国并购失败的几率。

  (信息来源:机械电子频道子站)

  文章类型: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