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领域可来个负面排行榜
蔡方华
新闻点击:有关方面近日发布了一个“城市竞争力发展报告”,排在竞争力前三位的内地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和深圳。
评
按理说,这种新闻读起来是应该让人感到心情舒畅的,但是,联想到去年某研究会发布了同样性质的一个城市竞争力排行榜,而且内地前三名也是上海、北京和深圳,就不免感到有些麻木。
另有一些排行榜,内容看起来比较负面,但引起的效果和情感反应却颇为不同。6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随后不久,上榜城市焦作的市长毛超峰就公开、郑重向全市人民道歉,一项名为“四号飓风行动”的污染整治工作也随即付诸实施。城市走上污染排行榜是令人羞愧和忧虑的事,但市长的道歉却让人欣喜,在这个忧喜转换的过程中,一个城市有可能避免更严重的污染发生,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基本保障。假如没有环保总局的这张污染排行榜,说不定相关城市的领导还处于麻木不仁的境地,由此看来,负面排行榜往往能激发为政者的责任心和羞耻感,能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负面排行榜还具有无可替代的警示作用。今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向全社会公布了今年首批挂牌督办的九大环境违法案件,这些案件大多是群众多次举报、反映强烈但地方政府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此次亮牌之后,一些上榜地区与企业感受到了舆论的震慑力,重庆铜梁、江西萍乡相继采取了严厉的整改措施,对严重污染的行业和企业实施了取缔甚至“捣毁”。为什么久拖不决的问题一旦上榜就会得到解决呢?这是因为负面排行榜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加大了各种违法、违规及行政不作为行为的成本,打破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畸形平衡”。
《北京青年报》
降温费标准十余年不变合理吗
肖华
新闻点击:在北京,不知降温费为何物的市民大有人在。一位在旅行社从事营销工作的王先生说:“在北京工作四五年了,没听说过降温费,更没有拿过。”
评
今年入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高温补贴也随之走进公众视野。我国现行的高温补贴从1989年开始实行,1991年,国家对原来的标准稍作调整,但此后的十几年间,补贴标准一直未再作调整。很明显,这项措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了。
这项规定首先没有明确规定企业要以货币形式为职工支付防暑降温费。这在十几年前可以理解。因为那时国有企业多,大家的工资水平相差无几。可随着经济的改革,企事业单位经济状况相差很大,职工工资差距拉大,从而使降温费数额悬殊。如南昌市一些金融单位以每人每天100元的标准向职工发放补贴,而其他一些单位只能象征性地发放花露水。更有甚者,有些私营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利润,根本不发任何防暑降温费,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帮助职工防暑降温。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四五年了,没听说过降温费,更没有拿过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由于国家这项政策没有调整,所以这些年来,高温补贴标准长期保持不变。北京市1997年11月规定,从当年起,将公共电汽车司机的防暑降温费标准由100元/人·年调整到180元/人·年;长沙市目前执行的是1993年《关于调整保健仪器补贴标准的通知》文件;江西省目前执行的还是1990年制定的政策,即企业对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人按工种,分别以每人每天0.95元—1.9元的标准发放防暑降温费,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则确定了每人每天0.6元的标准。
可是这些年来,职工的工资、物价等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以前的补贴标准根本不能很好地防暑降温。面对越来越多的人从事高温作业,面对高温补贴成为拉大收入差距的一种形式,面对物价上涨和工资水平的变动,十几年前制定的高温补贴标准作出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青年报》
《市场报》 (2005年06月28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