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稀土产业何以深陷价格低谷(行业观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 05:3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进入二季度以来,我国多数稀土产品仍然在跌破成本线的价格低谷中苦熬,大多数稀土企业深陷亏损。令人尴尬的是,我国稀土产业是在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第一、生产规模和生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和消费量第一四项桂冠的情况下,连续第5个年头深陷价格低谷难以自拔。

  我国稀土产业何以面临如此困境?

  原因之一:宝贵资源,廉价出售。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专家陈甲斌介绍,为保护稀土这一战略资源,我国政府多年来对稀土产业实施了一系列约束性政策,然而由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企业隶属关系复杂,受利益驱动和地方、部门主义的保护,违规或越权审批稀土项目的现象多年来一直禁而难止,约束性政策取得扩张性效果。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国内采用简单落后工艺开采稀土的大小矿点冒出上千家,自此屡禁不绝,市场好时一哄而上,市场差时停产了事,至今从事稀土原料生产的仍有上百家。而一些稀土资源稀缺国家常常乘国内商家低价竞销之机扩大购买、增加储备,而当中国稀土价格上扬时,外商又开始吃库存。资源在我们手里,价格却控制在别人手中。

  原因之二:组建集团,总是流产。

  面对多年难以解决的企业散乱局面,多数稀土专家及企业负责人认为,中国稀土要走协调一致、联合发展的道路,国家也多次下决心组建稀土集团,但稀土企业的联合之路总是步履蹒跚。

  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会同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原外经贸部上报的《关于组建全国性稀土企业集团的请示》,获得了国务院的同意,批准组建南北稀土集团。然而由于部门之间、地方之间、企业之间、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利益、观点的不同,计划于2003年5月挂牌的中国北方稀土集团落了空,打算于较晚完成组建的中国南方稀土集团也渐趋无声无息。

  资料显示,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稀土主产地包头,分别由国家、自治区、市主管单位牵头组建的稀土集团就有4次之多,但均因不同主体“念不成一部经”,松散的组织难有作为,维持不久便宣告解体。

  原因之三:自己的资源,自己却没有生产加工权。

  我国稀土资源超过世界工业储量一半,生产并销售了占全世界80%以上的稀土原材料产品,但是,有很多附加值很高、价格很昂贵的稀土产品,我国的企业却没有生产加工权,因为这种生产权被外国的专利权所垄断。

  中国稀土开发公司王宗武教授、多年从事稀土信息研究的专家熊家齐、包头稀土研究院副院长赵增祺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稀土应用开发的研究尽管人多却力量分散,5700多科研人员分布在数百家的科研院所、企业或高等院校,有限的科研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就核心技术形成联合攻关,造成我国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薄弱,多数科研机构只能做到跟踪国外的发展动态,仿制多而独创少,不仅限制了我国稀土的开发应用,而且制约了稀土产品的出口。

  原因之四:实验室里行,生产线上不行。

  一些业内人士有时候会惊讶,对于一个产品需求的订单,能够有十几家、二十几家、甚至几十家稀土生产企业能够提供合格的小样、中样甚至大样,但最后才明白,在全国范围内,真正能够稳定地、合格地、大批量地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厂,只有一两家。原来,很多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产品,会有不少的企业可以在实验室里小批量的做出来,但是决不等于能够在生产线上大批量的做出来。

  专家介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稀土科研起步并不晚,不少科研成果曾经甚至现在仍属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设备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稀土产品回收率和合格率均比国外低3-5个百分点,不少企业是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生产车间不同程度地存在跑冒滴露、异味、粉尘等“脏、乱、差”现象,导致不少技术多年尘封在实验室里,或只能小批量生产,产品稳定性差,错失产业化的良好机遇。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6月28日 第三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