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专业镇·走进鹤山:“钱荒”下的鞋业名镇生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 13:39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你们来得正好,我现在正想寻找一个产业合作伙伴,2000万、3000万都行,对方可评估我的品牌资产”,在一个阵雨的中午,在鹤山必登高总部,必登高鞋业皮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远光第一次向记者吐露了引入资本、股份制改造以及将来上市的宏伟计划。他发布这个消息的背景是,该地贷款难的状况已经影响到像必登高这样的地方行业龙头企业。“融资越来越难了,中小企业生存真的艰难,”他说。鹤山,这个“全国重要的鞋业生产基地”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考验。

  “后遗症”

  在鹤山制鞋业2003年的统计报告里,几组数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全市近300家鞋业企业中,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的只有36家,100万元以上的仅有11家,规模以上制鞋企业只有27家,占全部制鞋企业的9.5%。在个体、私营鞋业中,年产量10万双以上仅有21家,大部分依靠租赁厂房实行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用工几十人,年产量只有几万双,甚至更少。近九成的企业非规模化,特别是众多个体、私营企业的小批量生产,使得鹤山制鞋企业的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现象广泛存在;小打小闹当然无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据了解,鹤山市除了几家大型外资制鞋企业和个别私营企业实行机械化流水线生产作业外,众多个体、私营制鞋企业是小资本经营,未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购进大型制鞋生产线,只能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落后的国产设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生产模式多数实行单机操作,以半机械加手工作坊生产,劳动生产率较为低下。不久前,有一位外国客商前来该市考察一家企业主自认为技术设备较先进的鞋业时,被客商评价为:这是30年前的制鞋技术水平。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的小规模、低水平重复生产普遍存在,使得全市的制鞋产业链不完善,制鞋的企业多,鞋材和鞋机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导致该地制鞋企业多在外地采购原材料,特别是皮鞋、皮革的加工着色也要去东莞,增加了制造成本。很显然,鹤山制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道坎:如何使众多中小企业告别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全面提高企业的规模化水平,创出更多品牌。这是鹤山制鞋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必须解决的瓶颈。

  “只有自己能够改变”

  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创立和培育品牌、提升产品档次需要长期的、雄厚的资金支持,而目前鹤山制鞋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没有实力承担这种投入,因而造成在国际鞋类市场上几乎找不到鹤山自己的品牌。据鹤山鞋商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鹤山鞋业最兴旺时,鹤山鞋商也曾经有意识去培植品牌,类似于现在的温州商人,但由于鹤山鞋商没有亲自去开发市场而是交给经销商做,与经销商松散型的合作关系令经销商不愿意去推广鹤山的品牌;逐渐地,生产商反过来根据经销商反馈的市场信息来生产,最后发展到为多个世界知名鞋品牌做OEM和ODM。鹤山鞋业错过了创品牌的第一个良机。身为鹤山鞋业协会副会长的“必登高”总经理梁远光就慨叹,做品牌并不容易。鹤山鞋商并不是没有品牌意识,但资金不允许,而且风险大。作为鹤山最早的4家鞋厂之一,“必登高”起步早,也比较早进行品牌运作,才取得成功,如今想打品牌更是难上加难了。现在,不少有实力的鹤山鞋商都专心致志给名牌产品做OEM、外包加工,这是中小企业避免在国外遭到抵制的普遍做法,但代价是放弃自身品牌。由于OEM企业不拥有生产自主权、核心技术和原创能力,缺少对市场的了解,缺少自己的品牌,最终,它并不能走通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鹤山鞋只能做配角,赚取微薄的利润。但是,鹤山鞋业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就必须从贴牌走向创牌,现状和未来的矛盾就这样纠缠在一起。同时,由于去年的出口退税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再加上鞋业制造原材料的价格上涨,鹤山鞋业制造成本增加,外向型发展利润大大降低,因此鹤山鞋业去年大多走在国内发展的路子。在国内竞争中,鞋类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本来就较低,这是造成鞋业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走不出去,还要在国内低端市场“肉搏”,这是产品的竞争,不是品牌的竞争,权宜之计往往便是倒退之路。吃一堑,长一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品牌是鹤山鞋唯一的出路。“我们左右不了国际环境,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政府之手

  作为鹤山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制鞋业,其发展的状况和遇到的问题都是鹤山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把制鞋业做大做强,该市将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发展民营制鞋企业,并拟兴建大型的鹤山鞋业皮具工业城,该工业城地处鹤山市雅瑶镇高速公路出口附近,占地面积1万亩,首期1200亩,现已吸引50多家鞋业企业进驻。工业城将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三方共同搭建鞋业皮具产业聚集平台,吸引台湾、上海、温州等地有发展潜力的鞋商前来投资,延伸制鞋产业链。兴乐林涛

  鹤山vs温州差距在哪里?

  温州现有4000多家鞋业企业,男皮鞋产量已占全国的42%,而且出现了“富康”、“康奈”、“红蜻蜓”等一批既有规模又有品牌的制鞋企业。现在,鹤山也聚集了不少温州人,“红蜻蜓”与“必登高”的专卖店就相距不远。竣工后的鹤山鞋业皮具工业城也将包括温州商人的一块地皮,甚至有消息说,温州财团中瑞控股准备在鹤山圈地做外贸仓库。谁又能想到,在1993年至1994年,温州还曾有人到鹤山学做鞋。如今徒弟反而已成为师傅的最大威胁了。业内人士都清楚,温州制鞋技术水平近五六年来突飞猛进,如今已经大幅领先于鹤山。那么,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鹤山:无国家级知名品牌

  温州:3个全国驰名商标

  论企业规模,温州大中型规模的企业有千家之多,而且在不断发展扩大。规模差距大,品牌经营差距也不小。目前全国鞋类9个驰名商标中,皮鞋类有6个,其中温州皮鞋就占了3个。而鹤山鞋业虽在省内鞋类十大知名品牌中占有3席,但没有属于国家级的知名品牌。

  鹤山:传统手工工艺

  温州:流水线作业

  生产方面,鹤山鞋业跟温州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效率上,温州制鞋企业实行工序细分,许多企业都采用了流水线作业,效率较高,人日均产鞋达9双。而鹤山鞋业的生产模式主要是传统的手工工艺,人日均产鞋仅为3双左右,效率是温州的1/3。

  鹤山:皮革加工大多要去外地

  温州:所有生产环节本地完成

  产业配套上,温州鞋业产业聚集特色十分明显,不仅鞋厂众多且集中,而且从原材料的采购、皮鞋着色到鞋底、鞋扣、鞋眼、鞋绳等每一个生产环节均可在温州找到生产厂家,产业链条较为完善。相比之下,鹤山目前还没有生皮加工企业,鞋材经销商经营规模不大,不能够对制鞋企业形成有力的支持,导致鹤山制鞋企业多去台湾、福建或国外采购原材料,特别是皮鞋、皮革的加工着色不少企业还要去东莞,造成原材料采购、运输成本较高。

  鹤山:融资环境不理想

  温州:政府提供低息贷款

  外界支持上也存在差距。鹤山一位有较大规模鞋厂的温州老板感叹道:“像我这样规模的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在温州随便就能贷回几千万,可我在这里连1000万都贷不来。”好几个鹤山鞋商亦称,温州政府对企业融资很支持,支持提供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民企与外商一样可享受免税优惠。鹤山政府也并非不支持当地鞋业发展,但鹤山融资环境至今仍不理想。此前鹤山市有关部门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承认,两地鞋业在政府扶持力度上存在差距。温州鞋业能形成今天规模,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林盛兴乐黄双怀(紫/编制)(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