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
在我们这个通行着森林法则的地球上,各国都在竭力寻求最有利于实现本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外交战略。大体上,谋求地区霸权的国家一般实行“远交近攻”。而处于守势的国家则多采用“连横”外交战略。除了这两种占主导地位的外交战略模式外,还有“永久中立”、“不结盟运动”等一些外交战略模式。在今天国际关系日趋多极化和复杂化的形势下,中
国应选择何种外交战略模式以应对国际挑战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进行认真思考。
一、“远交近攻”模式
产生于春秋时代的“远交近攻”外交战略,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众多国家在使用。其中日本、印度等国是最典型的。之所以“远交”是因为远方的力量是潜在的战略同盟或战略宿敌。通过“远交”扩大自己的战略机动性压缩敌国的战略机动空间,赢得战争的战略主动地位。之所以“近攻”,是因为敌国就在眼前。在那种以邻为壑、以邻为敌的历史条件下,相邻国家之间通常都是敌对国家,他们为了领土和资源而相互攻伐。历史上国土连接而互不为敌的国家关系是几乎找不到的。今天的中国政府提出了“以邻为友”“以邻为伴”的国际关系新价值观,自然“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模式同我国所倡导的国际关系新价值观背道而驰。
二、“合纵”“连横”模式
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的“合纵”“连横”外交战略模式,在今天的世界上也是后继有人。“合纵”者,整合臣附于已的政治力量,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战争的可动员范围,为消灭战略竞争对手作好准备,美国和前苏联是最典型的“合纵”者。“连横”者,是具有相同战略地位和战略需求者,横向连结,形成一道国际封锁线,封堵最强大的敌人的战略动员空间,避免被个个击破,逐个消灭。它是一种集体安全式的外交战略模式。东盟、欧盟和非盟大体上属于此种模式。今天的中国政府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永不称霸,自然不是“合纵者”。
三、“近交远攻”模式
“近交远攻”的外交战略模式,实际上是在“合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在战争的物质技术条件日益现代化,远洋作战能力大大提高的条件下产生的。推行这种外交战略的国家必须是人口大国、工业大国、科学技术大国。综合国力达到“一超独大”,其军事力量足以同远方的战略竞争对手在全球范围进行战略对决。这一切条件目前只有美国具备,美国是这种新型外交战略的推行者。它的核心思想是运用一切手段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消灭一切现实的和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很显然这种外交思想和外交战略威胁到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时代潮流。与中国所提倡的国际关系新价值标准相违。
四、“永久中立”和“不结盟运动”
当年在大国争霸、战火纷飞的欧洲,为了避免被“合纵”或“连横”的命运,瑞士王国提出了“永久中立”的外交模式。以此立足于大国的夹缝之中。
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北约和华约对峙,世界陷于严重的战争对抗状态,人类的安全问题前所未有地凸现出来,出于对全人类命运的共同担忧,20多个国家的代表云集贝尔格莱德,发出不结盟的外交呼声,矛头直指当时的两大战争集团。力图将战争组织化程度降到单个国家的最低水平。中国曾出席不结盟运动国家会议是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主旨认同的结果,但却不能说这就是中国的外交战略模式。
五、中国外交战略模式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同前苏联集团的战略同盟关系,这个战略同盟关系的重心在社会主义阵营,核心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出于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考虑到西方阵营的某些变动,我们调整了自己的外交战略,将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重点逐渐移向西方世界,并在外交战略上逐步形成以三个世界划分为基本判断的新型外交战略模式。这个外交战略的重心在“第三世界”国家。战略的核心是建立全球反霸统一战线,维护世界和平。
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急剧变化,国同西方大多数国家的经贸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我们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口号。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外交战略模型。带有明显的过渡色彩,主旨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赢得更大的国际回旋空间。
八十年代中期的债务危机和九十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了欧洲的成功经验,地区集团化的步伐加快。中国政府善意地理解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民族经济的愿望,在将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积极参与地区一体化建设。这种前所未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时代,为中国调整自己的外交方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政府顺应时代的变化,提出了国际外交战略的全新命题“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富邻”“实现共同发展”,“建立协商对话,维护地区安全和世界和平的机制”。这种新的和平外交战略模式已经基本形成,并正在中国的国家外交实践中全面推开,我们姑且将其命名为“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
“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模式的提出,是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产物,它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国家关系上的和平共处,而不是基于消灭敌人的战争考虑;是基于对各国人民谋求经济发展,实现生活水平提高的愿望的认同和理解;是基于对当今社会潮流的准确判断。它和以往的外交战略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第一,它是致力于和平,而不是致力于战争的,充满了对人类的善意,承认世界的多样性,承认各民族、各国家、各种文化、各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国际关系史上不同于森林法则的人性法则。第二,它致力于各国人民的经济发展,因而不同于以往侧重于战争的外交战略模式。第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在国内推行改革开放,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在国际社会提出“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模式,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传统文化正日益成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的强大动力。“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打破了中国被包围被封锁的国际关系格局。目前我们需要格外警惕战争逻辑的外交战略的恶劣影响。我们看到有人竭力将中国定格在美国的潜在战略竞争对手的位置上,拼命鼓吹“中国威胁论”。可见战争逻辑仍然深深地根植于许多外交政策制定者的头脑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更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树立负责任的和平大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