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理财难避同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 05:48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随着多家银行集中推出7天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短期甚至超短期产品一下激活了市场。利用自身的综合优势,银行正力图通过扬短避长的策略,绕开目前的阶段性收益困境。 通知存款再包装 光大银行上周起开始在上海地区推出阳光理财周计划。据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介绍,阳
周计划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循环理财,随用随取、复利计息,该行上海分行的理财顾问介绍说,不仅有活期存款的流动性,而且有活期存款利率2.25倍的理财收益。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对银行7天通知存款的再包装。此前,交行在五一长假前推出了双利理财账户。该账户是一种期限仅为7天、金额为5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该账户每7天对指定理财资金计一次通知存款利息,并自动转入下一个理财周期,兼具活期存款高流动性和通知存款1.62%的较高收益。 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还有民生银行钱生钱理财B账户等。 由长及短难避同质 投资工具的单一在本质上决定了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同质性。尽管投资周期从最初的一年期为主到如今的一周活跃市场,但各家银行的产品差异始终没有拉开。 产品的同质性让人民币理财总也未能走出同质竞争的困扰。同质竞争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系统风险的难以规避。一方面在客观上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另一方面,期待能通过创新后来居上的中小银行面临着诸多无法逾越的鸿沟。 以最近各银行集中推行的一周理财产品为例,至今尚未见到四大行的踪影。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这个完全属于银行独特产品的再包装在一定程度上是让利于客户的安排。对于有着雄厚客户基础的几个大银行来说,其并不愿意牺牲原有的垄断利益,去换取存在变数的新利益。至少其意愿比起中小银行来说要小得多。 中小银行困境的突破不仅需要自身的创新,更需要整体制度安排的创新,前段时间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已经明确了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方向,这一更能体现个性化风格的业务领域相信是一些有实力、有特色的中小银行未来崛起的最大砝码。 理财产品紧咬货币基金 针对近期理财产品纷纷集中在短期甚至超短期产品,有关专业人士分析指出,由于债券市场与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滑,现在多数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所降低,目前一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相比同期定期存款优势已不很明显。为此,各家银行相继在短期理财上做足文章,通过7天等超短期循环理财来实现与活期存款的比较优势。 事实上,如今人民币理财的困境不仅出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中,同时也极大地冲击着货币市场基金。如果说部分老基金还可依靠其成立较早的优势,吃着一些过往积累的高收益品种老本,一些新货币市场基金由于成立后始终难以找到高收益的品种,其目前的收益率已无力与一年期定存抗衡。基金经理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特性尽管得到了充分体现,但这在相当程度上也牺牲了其收益率。 没有了收益率吸引力的货币基金如今一方面在呼吁新的投资品种,另一方面只好勉为其难地大谈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只是,让百姓琢磨不透的是,就在几个月前,货币基金的最大卖点还在于其远高于一年期银行定存的收益率,流动性似乎只是一个基本特点罢了。 比较而言,同样处于投资困境的商业银行此时显露出了货币市场本来就是其强项目的特征。一方面,诸多银行面对货币基金提出的享受同业存款利率1.62%的要求寸土不让,另一方面,银行利用行业优势,直接拿出了通知存款再包装理财产品的杀手锏争夺客户。分析人士指出,作为货币市场最大的参与群体之一,商业银行的优势远不止此,在混业格局没有完成之前,这些优势预期还将保持一段时间。 作者:记者 王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