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个全国“土地日”之际访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
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我们的土地资源一天天减少,而有的地方大片大片良田却在“摞荒”。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加大力度收紧“地根”,继续严把土地审批闸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
6月25日是第15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主题“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便充分体现了节约用地、珍惜土地的原则。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中央已经明确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土资源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规定。近来,我们根据中央领导的要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专题调研,正在抓紧研究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
所谓节约集约用地,是相对于浪费和粗放用地而言的。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孙文盛说,严格土地管理,决不是单纯地管住卡死建设用地、限制和阻碍经济发展,恰恰相反,我们是要在资源约束条件下,通过节约集约用地,找到支持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的根本出路。
在管理中,必须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把节约集约放在首位。全面落实“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要求。一手抓“节流”,节约用地、盘活存量,凡能不用地的就不用,能少用地的就不多用地,能用劣地的就不用好地,节约每一寸土地尤其是耕地;一手抓“开源”,多渠道多途径千方百计地拓展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来源。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对于建设用地的供应,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规划计划的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布局和规模,要严格控制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占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这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根本途径。
另外,必须坚持严格管理与健全激励机制相结合。一方面,要从严从紧管理土地。近年来,严格执法,依法按规划用地,控制不合理的用地要求,遏止了乱占滥用土地。这个势头一定要保持下去。另一方面,对节约集约用地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通过完善相关经济政策,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和严格收益管理,探索激励节约集约用地的利益机制。
我国节约集约用地有着巨大潜力。据初步调查,全国城镇区规划范围内共有各类闲置和空闲土地及新增建设用地批而未供土地近400万亩,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随着广大农村中小城镇在兴起、中心村在发展、旧村在改造,也有一定的宅基地闲置,可挖掘利用的潜力很大。如河北唐山市实施“平改楼”工程和盘活“城中村”、“城中厂”用地,基本实现了城市发展不出城,其近10年城市建设用地97%来自于城区存量土地。一些开发区注意择商引资,改变了粗放用地方式,充分利用空闲用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只有3.5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内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23亿元。在引导企业增资改造的同时,把低效企业请出去,高效企业请进来,其中3家企业一进一出,土地的平均投资额成倍提高。
孙文盛说,虽然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土地市场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严格管理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土地国情意识、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尚未全面树立,扩张用地冲动还不小。一些城乡发展规划对土地仍是盲目地宽打阔用;一些地方房地产的用地结构不尽合理;闲置土地一般都存在分布散乱、债权债务关系比较复杂、开发整理成本高等情况,这给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用地也带来一些实际困难。因此,下决心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需作长期的艰苦努力。
孙文盛表示,当前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点是要严格管理、加强规划、总结经验、完善政策。一定要重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作用,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布局和开发时序,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背景链接
2004年,全国耕地12244.43万公顷(18.37亿亩),与2003年相比,净减少80.03万公顷。
2004年全年新增建设用地26.78万公顷。各项建设占用耕地总体实现了数量上的占补平衡,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充耕地大于建设占用耕地。
2004年,新建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75个,建设规模61.51万公顷。其中,土地整理51.45万公顷,占83%;土地复垦4.05万公顷,占7%;土地开发6.01万公顷,占10%。新增耕地14.9万公顷。
2004年,全国共出让土地面积17.87万公顷,出让价款5894.14亿元。其中,招拍挂出让面积和出让价款分别为5.21万公顷和3253.68亿元,分别占出让总面积和总价款的29.2%和55.2%。
作者::王一娟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