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和展望 > 正文
 

经济学的学术规范与理论创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 17:48 新浪财经

  文/复旦大学经济学系 袁志刚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社会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要算经济学和法学,尤其是经济学中的实证经济学研究,其所涉及的问题大都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问题和经济管理问题,是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较少涉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从原来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渡时期经济问题层
出不穷,中国从封闭经济不断走向全球经济,社会科学家很少遇到的“实验”机会每天在我们周围发生,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学是当前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一门学科,是显学,经济学家成了社会最受欢迎的一部分人。比如说,各级政府需要经济学家,就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或区域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各类企业需要经济学家为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诊断并提出发展战略;媒体需要经济学家,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人民关心的经济问题提出评论和看法;学术界需要经济学家,就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进行研究。于是,经济学家的队伍随着社会对经济学的需求的膨胀而膨胀,经济学家的名气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而提升。各类特长的经济学家各显神通,著名经济学家的帽子满天飞,理论、创意、模型与方案随处可见。但是,经济学在这样“过热”的发展过程中,问题也是多多。其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经济学的研究和创新必须重视学术规范的问题。

  我们都在讨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一流大学的创办需要满足许多条件,其中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教授和学者(包括经济学家)有一个好的激励机制或评价系统。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是,许多老年的、中年的或年轻的教师,或从国外引进的教师,都在困惑:如果要引入竞争机制,首先的问题是评价教师的科学和客观标准究竟是什么?评价标准涉及到外部环境和学校内部的评判两方面。这个外部环境就是学术规范。

  从建立学术规范的角度来看,目前我们国内的学科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与国际接轨相对比较好的学科,象数学、物理、化学等,在这些学科,教授的文章一般要先用英文在国外发表,有一个相当规范的学术环境;第二种情况是与国外完全没有关系的学科,像中文、中国历史等;第三种就是现今处于半接轨状态的学科,像经济学、法学等。现在比较混乱的是处于半接轨状态的学科。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第一种与国际接轨比较好的学科领域中,“捣糨糊”相对不容易,因为有国际标准在那里;而在像中文、中国历史等第二种学科领域中,有国内学术权威在这里,学术权威就像悬在头顶上的无形“大棒”,随时可以打下来,这让弄虚作假的人不敢乱来。但是第三种情况,特别是经济学,情况就复杂了。由于这一学科的飞速发展,改革以来经济实践的不断变化,学术权威不存在了。如果某一位老先生就学术规范问题批评一位年轻经济学家,后者很可能自称是运用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反而责备前者的观点过时和不识事务。如果有哪一位精通西方经济学的人出来批评他,他同样又可以用中国特色来抵挡,讽刺前者的食洋不化。总之,学术权威在这里似乎可以滚蛋。由于没有了学术权威,大家的发明创造活动就大大地平凡起来。今天一个理论,明天一个创意,后天一个模型。写文章时,好象所有的观点都是他第一次提出来似的,因为文章中一般没有前人学术成果的综述,也没有引文和注解。对经济运行的研究,比较像编故事,说得很像回事,但根本没有数据的检验。由于经济学是显学,因而也特别容易满足这样的条件。其实,中国的经济学的发展还是相当落后的,尤其是在与国际接轨的方面,距离还很远。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学要进一步的健康发展,一个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规范是十分重要的。在经济学日益成为显学、社会需求量膨胀的年代,我们尤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当前来讲,我们必须为建立一个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规范做一些基础性工作。第一,经济学家的队伍需要适当分分工,搞纯学术研究的与搞对策研究的需要适当分工;不同领域的要适当分工,避免到处出现“万金油”式经济学家;搞经济理论研究的与媒体宣传的适当分工。第二,除意识形态与价值判断问题之外,能与国际接轨的研究尽量与国际接轨,因为国际上关于经济学研究已经形成一个较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规范;第三,写学术论文必须有一个本研究领域的理论发展的综述,告诉大家前人做了写什么工作,你的创新到底在哪里;第四,引用人家的东西必须注明出处,论文后面必须备有详细的参考文献,承认人家的知识产权;第五,搞实证研究的,必须符合基本科学研究规范和逻辑,提出假设,提供数据材料进行检验,不能只根据猜想编编故事而已。

  全体经济学家、所有的学术杂志一起共同努力,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学术环境净化起来,将经济学研究学术规范严格起来,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机会还是很多的,因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速度是史无前历的,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是相当成功的,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的经济体制创新、经济活动创新和经济思想创新都是相当活跃的,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没有理由不活跃。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