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重庆:八成多中小企业已进入成长、成熟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 14: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近年来,重庆市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市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反映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探讨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庆市企业调查队于2004年底对全市283户中小企业开展了相关调查。其中工业企业占75.6%,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三产业企业占24.4%,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从企业类型看,有限责任公司占40.6%,国有企业占24.0%、股份公司占11.7%;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
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也占有一定比例,在3.5%-5.3%之间。本报告据此开展分析。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八成多中小企业进入成长、成熟期,成长期企业成为中坚力量

    根据企业发展周期,中小企业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被调查的283户中小企业中,主要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四类企业,分别为160户、82户、21户和20户。

    1、成长期企业是重庆市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对未来发展信心较足。在283户中小企业中,近六成处于成长期,成为重庆市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从企业类型来看,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处于成长期,其比重均超过七成;而国有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处于成长期的较少。从行业来看,八成以上的IT业和房地产业,近七成的批发零售业、五成以上的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为成长期企业。成长期企业对其发展前景颇为乐观。160户成长期企业中,56.9%的企业认为发展前景很好,比平均水平高出6.8个百分点。成熟期企业对发展前景喜忧掺半。认为前景很好的占42.7%,比平均水平低6.4个百分点。衰退期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占七成),对未来发展前景堪忧。其中认为发展前景不好的占四成。创业期企业对其发展前景判断比较模糊。有9户认为发展前景很好,占42.9%,8户企业认为发展前景一般,占38.1%,19.1%的企业对发展前景不看好。

    2、知名品牌集中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调查显示,重庆市九成以上拥有知名品牌的工业企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其中,86户成长期工业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占成长期工业企业总数的74.8%。拥有驰名商标企业17户,拥有省(部)级知名品牌和区县级知名品牌企业分别有67户和16户。其次,51户成熟期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其中10户企业拥有驰名商标,分别有37户和23户企业拥有省(部)级知名品牌和区县级知名品牌。

    3、成长期、成熟期企业拥有较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近年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发展,重庆市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与优化。在283户中小企业中,6.3%的中小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工艺和设备,56.9%的中小企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1.8%的中小企业达到省内先进水平,15.1%的中小企业拥有其他先进水平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调查显示,160家成长期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具备较强的先进性,七成以上的国际先进和六成以上的国内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均集中在成长期企业。其次是成熟期企业,九成以上熟期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其中3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5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6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16家达到其他等级先进水平。创业期企业中有5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8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4家拥有其他先进水平。衰退期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较为老化,20家企业中仅1家拥有国际先进水平,2家拥有国内先进水平,3家拥有省内先进水平。

    (二)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较高,管理制度较为完善

    近几年,中小企业管理有所加强,一方面企业经营者素质普遍提高;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较为完善。

    1、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较高。调查显示,重庆市八成多企业管理者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其中研究生及以上的占两成。八成多企业管理者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其中高级职称接近五成。

    表:中小企业负责人文化程度与技术职称情况(单位:%)

    分类                      文化程度                技术职称
                 研究生   本科与大专   中专   其他   高级   中级   初级   未评级
    比重           20.1         72.1    6.7    1.1    47    38.2      1   13.8

    2、产品销售网络和信息流通机制比较完善。产品销售是企业实现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大多数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都建立了相应的产品销售网络和信息流通渠道。销售网络完善的中小企业占12.7%;比较完善的占66.1%;一般的占20.0%;不完善的仅占1.4%。

    3、九成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分配制度。在调查的283户中小企业中,按照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原则,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分配制度并能严格执行的有258户企业,占91.2%;有20户企业虽然建立了分配制度,但难以严格执行制度,占7.1%;还有5户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分配制度,占1.8%。

    (三)重视产品质量建设,七成工业中小企业拥有知名品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重庆市工业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在被调查的214户工业企业中,八成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七成企业拥有知名品牌。

    1、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业产品质量提高。在被调查的214户中小工业企业中,80.0%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认证。近一年内,工业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了97.8%,其中三成工业企业的产品合格率达到了100.0%。从工业企业发展阶段看,成长期工业企业的ISO9000系列认证通过率为最高,占成长期工业企业的84.3%;其次是衰退期企业,有83.3%的企业通过了认证;成熟期有77.0%的企业通过认证;创业期工业企业也有一半以上通过了该认证。此外,工业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则以创业期企业最高,达到99.2%,而成长期企业最低,产品平均合格率为96.5%。

    2、工业产品知名品牌较多,且知名度较高。调查显示,重庆市有152户工业企业拥有区县(自治县、市)级以上知名品牌,其中32户企业拥有多种知名品牌。拥有驰名商标企业29户,主要分布在汽摩制造行业8户,电器机械器材制造业和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各3户,其次,在食品、饮料、纺织、造纸、石油、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和通用设备等制造加工业企业均有驰名商标;拥有省(部)级知名品牌企业116户,其中主要为通用设备类企业,有16户,其次汽摩制造类企业11户,非金属矿物制品类企业、食品加工类企业和化工类企业各10户,纺织皮革制品类企业9户,金属制品类企业6户;拥有区县(自治县、市)级知名品牌的企业41户,主要为汽摩制造类企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类企业,分别为9户和5户。

    (四)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普遍增强,信用等级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重庆市诚信社会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信用主体之一的中小企业对信用日趋重视。调查显示,重庆市99.7%的中小企业都十分重视本企业信用建设,64.3%的企业还安排有专人负责管理本企业信用建设工作。同时,中小企业在日常经济往来中,重合同、守信用的风气渐浓。在最近三年的业务往来中,八成多中小企业都比较重视商业信用,合同履约率100%的企业占41.7%,合同履约率在80-100%的企业占46.3%,二者合计接近九成。并且,随着各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和中小企业经状况的不断转好,重庆市中小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也不断提高。目前,63.4%的中小企业已拥有银行评定的信用等级。其中,主要银行信用为AAA级的企业占32.0%;AA级占36.7%;A级占17.8%。与三年前相比,有21.6%的中小企业银行信用等级获得调高。

    二、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业人员素质相对不高,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不足两成

    在各种资源中,高素质的人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调查显示,尽管重庆市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较高,但是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较低,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不足两成。2004年上半年,被调查企业拥有从业人员181912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31382人,占17.3%,从业人员整体学历有待进一步提高。

    2、各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差异较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比重最高,为72.7%;其次是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分别为40.4%和34.8%;再次是建筑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为23.0%和21.6%;工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比重最低,分别为15.6%和14.3%。

    3、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间从业人员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私营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比重较高,分别为25.4%和24.0%;其次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为20.9%和18.8%;再次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为16.8%和14.4%;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比重最低,分别只有5.6%和8.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重庆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整体学历较低,近年来高学历人才外流严重,如何吸引高学历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所用,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资金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重庆市六成多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资金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发展。

    1、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国有、集体企业最为突出。在被调查的283户中小企业中,65%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短缺状况,59%的中小企业年内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国有、集体企业因为一些历史呆账的影响,贷款阻碍较大;又由于经营业绩相对较差,原始资金积累不够,资金短缺问题最为突出。调查显示,86.7%的集体企业,79.4%的国有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此外,混合所有制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也比较突出。其中,68.7%的有限责任公司资金短缺,比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普遍认为股份公司一般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然而,重庆市60.6%的股份公司也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总之,资金短缺在重庆市中小企业中比较普遍,朝阳产业也不例外,此次调查的7户IT企业均表示资金短缺。资金短缺,严重影响到来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重庆市的一家电炉生产企业因机械冶金行业复苏,产品十分畅销,订货需求量大。但是,由于贷款难,流动资金短缺,企业有订单不敢接。只能心急如焚的看着失去市场。而且这种情况在其他一些中小企业同样也存在。

    2、中小企业申请贷款量大,且资金缺口呈逐步扩大的趋势。调查显示,2003年1-6月,重庆市49.8%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需求缺口,户均短缺资金为877万元。到今年上半年,重庆市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扩大到了65%,户均资金缺口达到1346万元。可见,短缺资金的中小企业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资金需求缺口也在扩大。据我们分析,有两点主要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呈扩大趋势。一是持续几年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经营环境改善,重庆市中小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对资金需求量增大。2003年,重庆市中小企业户均申请贷款金额累计为2270万元,2004年上半年已达到1566万元。分别比浙江、天津高出700万元以上,比湖南高出1000多万元。由此可见,重庆市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量之大。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资金支持并未明显增加,而且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也不具备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

    3、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中小企业规模扩大和技术设备更新。调查显示,65%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规模扩大;18.5%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生产设备更新。其中分别有近四成的集体与国有企业认为资金短缺对其技术设备和产品更新改造影响较大。调查还显示,重庆市中小企业投资资金需求量大。64.3%的中小企业表示目前有追加投资的需求,户均需求资金量高达2241万元,约为户均固定资产原价总额10%。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多途径、多层次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人才素质

    中小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与大公司相比还处于劣势,参与人才面对面的竞争比较困难,加之人才市场价格有被日益抬高的趋势。使得中小企业在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所以,如何通过激励留住现有人才,通过培训提高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首先,中小企业重点应当从待遇、事业、情感等方面留住人才,克服中小企业管理、技术等高素质人才流失问题。其次,采取有效的人才培训方式,打造学习型企业。中小企业可重点与高等院校合作培训在职员工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鼓励或强制规定职工参加国家职业鉴定,以及组织项目集体攻关组进行技术交流和提高等方式,提高就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对于发展情况较差的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公司等中小企业可以采取聘请兼职人员的方式缓解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

    (二)创新融资方式,完善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缺问题

    按照目前银行通行的贷款模式,中小企业只有通过自身的资产抵押获得贷款,而它们通常没有多少资产可供抵押。因此,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缺问题,重点应当是从创新融资方式和完善金融服务着手。

    1、创新融资方式

    目前,重庆市正在组建一个由政府信用担保的三个百亿元贷款工程,为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所谓的“三个百亿贷款工程”是指重庆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由开发银行未来三年给重庆放贷100亿元;全市30多个开发园区,利用自有资产为中小企业贷款100亿元;重庆工商联、重庆中小企业局等部门担保为中小企业贷款100亿元。实际上,这是采用政府信用进行担保模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是企业融资的一个软肋,“三个百亿贷款工程”的实施应当尽快。但是能获得此项担保贷款的企业面毕竟有限。所以还应当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建立融资租赁市场;开展合同抵押贷款;实行工程项目按进度贷款等等。

    2、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

    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款。开发中小企业在各个金融服务领域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要。银行要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制定内部激励与处罚机制,减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基层行、信贷人员的贷款权限和责任,允许基层行在核定的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体制、授信政策和授信程序,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另一方面活跃民间资本,规范民间融资。相比金融机构,民间借贷手续简便,操作灵活,方便快捷,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对借贷双方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风险隐患,需要政府规范,使其成为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优化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近几年,我国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高于部分发达国家,但是地区间市场环境等“软环境”的差异对中小企业融资和经营发展影响较大。在“政策扶持”和“市场支持”方面,后者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促进其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所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完善软环境。

    一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鼓励中小企业诚实守信;二是坚决制止针对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等行为,保障中小企业良性发展;三是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投资各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护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益,融洽银企关系;四是不断规范和发展资本金市场,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