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检讨我们的软件产业(IT时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 13:45 人民网-市场报

  就在数日之前,北京举办了又一届国际软件博览会,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因而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此前的历届会展一样,本届软博会爆出不少的利好消息,产业壮大、企业成长、技术进步、市场活跃,前景一片光明。当然,展现成就的同时也不应当忘掉暴露问题,然而一些问题多年以前就提出来了,迄今又改善了多少呢?

  从产业经济的宏观角度来讲,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分别是资源、
市场和政策。这里我们暂且不谈技术层面的东西,因为现在有人在说,中国软件企业不缺创新只缺环境支撑———即使我们对技术创新的能力尚有一丝疑虑,但且不妨先由着他们说去,我们就来探讨这几个与所谓环境关系更大的问题。

  政策:扶持能量已耗尽?

  2000年国务院颁布《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第18号文件,两年之后又下发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47号文。应当说,这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是极为明显的,数年之内两度掀起产业发展的高潮,并将其势头保持至今。

  笔者想指出的是,在这两个文件所规定的范畴之内或之外,近年来软件企业在上市融资、基础建设、政府采购、市场推广等方面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协助与支持,尤其对于一些地域性很强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然而,所有这些优惠政策换来的又是什么呢?是软件企业以至整个产业对政策的依赖性更大,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却并不明显。更有甚者,有的企业上市之后即忙于分红、套现;有的则借着批来的廉价用地大搞房地产;有的企业把眼光死死盯住政府采购,稍不如意便哭天号地;有的更是把用户企业当冤大头,骗到钱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此,当有人说国家扶持性政策的作用已近乎极限的时候,我也是深有同感。或许正如一位业内领导所指出的那样,“目前国内的软件政策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是当时产业需要的政策。随着产业的发展,产业政策也应该与时俱进。如果政策不适用,很可能害了这个产业。”

  市场:多少数字看不清?

  最能说明一个产业发展状况的指标是市场。在这个方面,仅从数据来看,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2004年,中国软件产业销售总额达到2400多亿元,2000年-200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8.7%,长期高速增长的态势非常明显。

  就几个主要的产品领域而言,借助于国内信息化建设的日趋深入,国产软件在管理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网络游戏以及一些应用软件领域取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而在操作系统、数据库、Office软件等方面的进展却不够大。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几点是:其一,产业销售总额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系统集成及服务收入,真正属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为63.5%;其二,迄今发布的统计数据,没有说明是否包括国际软件厂商在内,而在以前的统计中有时是包括的;其三,虽然有消息说,国产软件在电子政务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高,省级市场已达七成以上,但是我们知道,其中有些软件(主要是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几乎没被真的使用过;其四,嵌入式软件销售收入达748.8亿元,占软件产业销售收入总额的31.1%,高得有些离谱。我门无法否认近年来嵌入式软件的确发展得很快,但如此之高的数额还是不免让人起疑。笔者了解到的一种情况是,一些自产自用的企业(如附属于手机厂商的软件企业)因为可享受减免税待遇,有意提高了软件产品的价格。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网络游戏软件的概念不够清楚,统计数据更是含混不明,有的说是20多亿,有的却说已近40亿,但无论是20多亿还是40亿,它所造成的社会问题都是极其巨大的。

  资源:为什么总是短缺?

  对于软件产业来说,所谓的资源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和人才两方面。如上所述,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软件企业的资金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每每我们听说某家企业支撑不下去的时候,资金流或资金链的问题还是说得很多。软件企业无论大小,甚至是一些已经成功上市的企业,钱似乎总是不够用。主要的原因有两点,首先是由于产品的同质化倾向严重,导致市场竞争剧烈,盗版加价格战,使得整个软件产业的利润率偏低,2004年的平均利润大约只有7%,虽然较上一年有了些许改善,总体情况仍不乐观;其次则是由于软件企业高风险的特征始终得不到根本改变,投资机构就难以提高对它的兴趣,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的不良表现,使得投资商更加小心谨慎。

  人才问题则是另一种状况。据我所知,人才短缺问题最早提出,距今至少已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起码已经培养了整整两代本科生。除正规院校外,软件学院、游戏学院等民间机构纷纷涌现,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粗略估计,目前每年新毕业的软件相关人才已达20万以上,然而人才问题为何总是得不到解决呢?当然最具说服力的解释,就是因为产业连年高速发展,每年数以千计的新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但除此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存在,比如人才结构“中间大、两头小”的问题。尖端人才的缺乏容易理解,而“软件蓝领”同样缺乏就有些令人困惑了。其中包含多种因素,说来不免有嫌话长,在此只想引起大家的注意与思考,至于如何解决则是业界领导的事儿了。

  《市场报》 (2005年06月24日 第九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