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召开工业与外贸企业的座谈会,较为一致的观点是,配额应该向品牌企业倾斜——都以为风平浪静了,其实远非如此。20日,商务部《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下称《办法》)一发布,上海纺企连同它们的主管部门,立即陷入难分难解的分配难题。20日当天,参加过此前商务部南京会议的上海市外经贸委外贸规划运行处副处长裘和鸣,召集各区的分管领导、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负责人,以及70余家年出口达2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出口企业代表,闭门商讨分配办法。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究竟有多少出口数量可以申请
、哪些企业将获得配额两大问题,让众企业满头雾水,而主管部门对此也一时犯难。《办法》于7月20日施行,“现在问题就出在这个时间段上,”裘和鸣告诉记者,“因为欧盟计算我们的出口量是从6月11日开始,这样,在6月11日到7月20日这段时间用掉多少数量,还剩下多少没用都不知道,这是让企业非常焦急的问题。因为企业无法知道自己还有多少量可以申请,下一步怎么组织生产、出口。”对此,主管部门显然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们只能全力以赴,通知各口岸随时掌握出口动态,一有消息就在第一时间通知企业。”裘和鸣说。另一个令企业代表心里更加七上八下的问题,则是谁将获得份额。上海纺织企业代表陈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有三种情况让大家很伤神。第一种情况是前面12个月的出口增长率超过8%的企业,它们价格不错,品质也高,这种企业还给不给它们额度?第二种情况是价格较低,档次也不高,但出口量却很大的企业,给不给它们额度?第三种情况就是,前期出口形势不好,但后期好起来的企业,对它们该怎么办?”针对此问题,有人想到了《办法》规定的“地方政府有5%的机动指标”,但是,“这毕竟有限,用起来就显得捉襟见肘”。一位业界人士担忧地指出。昨天,上海市政协召开有关工业与外贸企业的座谈会,与会代表也对该问题议论纷纷。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完全公平是不可能的,应该向品牌企业倾斜,“可以赚几块的就不应该赚几毛,对好企业应该用5%的机动指标来支持”。一位代表说(信息来源:纺织服装频道子站)
文章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