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割断地方政府与房地产间的“利益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09:33 中国经济时报

  顾一冰

  有学者透露国家将出台政策:只允许地方动用15%的土地出让金搞当前的城市建设,防止地方政府疯狂卖地拉高房价(6月22日《现代快报》)。

  最近,国务院七部委抽调有关人员组成了督导组,在就部分地区对其贯彻“国八条”
及七部委《意见》情况进行检查后发现:多数城市都倾向于自己所在地方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健康,认为应该大力发展而不是遏制,因此,有些地区对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不落实,“市长有抵触情绪”。

  市长们对调稳定房价有抵触情绪,为何对众多市民连续数日通宵达旦排队“抢购”经济适用房却没有“情绪”呢?看来,在房地产的利益诱惑面前,地方政府“政绩观”与“民生观”博弈的“天平”不得不倾向于房地产商一方。在房地产这个令人眼热心跳的巨大游戏中,地方政府无疑是土地收入的“受益者”。2001-2003年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达到9100亿元。可供比较的是,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1998-2003年的5年间,全国发行国债也不过9300亿元。这足以说明,土地已经变成地方政府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事实上,在许多地方土地收入已经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

  土地出让收益如此令人诱惑,以至于江苏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向记者爆出“猛料”:不少地方出让土地的收益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卖地越多,政府“手头”越活;价格越高,收益越多。有个城市为了抬高出让土地的价格,特意请他们这家公司来当“托儿”,与外地投标企业竞价(《江南时报》3月21日)。也正是由于房地产利益的诱惑,在七部委《意见》出台一个月,市场销售降温,各地普遍出现了持币待购的观望态势,开发商感受到来自市场压力之时,一些政府却纷纷对房价走势表态发言,大有“力挺”房价不跌甚至“大涨”之意,在这种气氛下,笔者感到国务院稳定房价的政策很难得到落实,也让人们终于看清了到底是谁在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赌局”“坐庄”。

  “执政为民”不是空喊的“口号”。为此,中央政府确有必要举正“指挥棒”,通过限制地方政府动用土地出让金比重等办法,指导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笔者以为还有必要开展“回头看”:一是针对个别地区对央行关于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规定执行不力、自行变通的状况,加强对金融贷款方向的追踪管理,确保央行政策的执行到位;二是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来源和去向加大审计力度,对干部任期取得的财政收入等经济增长指标应该审计其耗费了多少土地等发展成本,是否“虚盈实亏”,并对其后续社会和经济效益追踪;三是对数年来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内容、程序进行监察,对低价出让土地、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给予问责追究,对土地批租、出让中涉及权钱交易的官员给予法律制裁。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