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来自内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09:33 中国经济时报

  经济崛起看中部本报记者 王永群

  “中部崛起”话题在中部六省逐渐由最初的欢欣鼓舞回到了理性思考:拿什么拯救中部?中部是否能崛起、如何崛起最终还要由中部自身来决定。日前,记者就这些话题采访了刚刚在郑州参加完中部六省政协“关于促进中部崛起”会议的安徽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傲兰,快人快语的王傲兰开门见山:中部崛起,科学的崛起观是关键。

  协调发展不是均衡发展

  “套用国际说法,如果说沿海地区是发达国家,那么中部就是发展中国家、西部是落后地区,现在落后地区已经奋力赶超,中部只有发展,否则将沦为落后地区。”王傲兰形象地描述了中部地区目前的处境。

  事实上,安徽经济已经蓄势待发。2004年安徽全省生产总值4812.7亿元,增长12.5%,首次实现1998年以来的两位数增长,预测显示,2005年将增长10%。安徽经济在新一轮增长周期中呈现出了颇为强劲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和发展这种走势,显然不能全部指望经济的“惯性运动”,而必须依赖新的牵引力与支撑点。

  王傲兰说,中部崛起战略将为安徽提供新的牵引力,但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支撑力来自内部,安徽现在当务之急是树立科学的崛起观,调整发展思路,构筑安徽省区主体框架,优化经济结构,只有依靠本地的内生动力才能实现安徽真正意义上的崛起。

  在中部崛起问题上,科学的崛起观首先是认识上的科学观。他认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之一,中部崛起战略将于我国的整体发展相联系,市场经济始终遵循着非均衡发展的规律,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此高彼低和GDP比重的此升彼降是不可避免的。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并不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将从非均衡发展走向所谓均衡发展,而只是在顺应非均衡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合理处理区域经济关系,提升全国整体经济实力。

  “协调发展不是均衡发展,和谐社会也不是均衡社会,东部发展还是要快一点。所以在优惠政策方面不要指望中央开小灶,事实上,中央能给的小灶空间将十分有限。”至于先前的三次区域战略,他形象地说,“东部以放为主:也就是开放,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西部以给为主送为辅:给项目送资金和市场;东北以减为主:减负担。能给的都给了,中部不可能全覆盖,中部崛起也不可能套用国外‘牛肚子理论’变成最肥大的一块,中部崛起的科学目标是要缩小与东部在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安徽经济主框架:江、河、湖、海

  王傲兰为记者描述了他致力倡导的安徽经济主框架,概括为“江、河、湖、海”。

  建设皖江城市经济带:皖江和苏江是长江下游的前、后段,在“长三角”加快发展、苏江实施全线开发的今天,皖江城市带在加速与沿海、沿江经济一体化方面拥有十分有利的条件。皖江城市密集,沿江的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和安庆五市,沿江直线距离约200公里,且交通便捷。五市联动,即能有利于皖江地区整体规划、整体开发、整体发展,又有可能在提高产业关联度的基础上,分工协作将某些优势产业做大。

  构筑巢湖经济圈:经济圈由合肥、巢湖两市组成,虽然与皖江城市带相比,环巢湖经济总规模要小一点,但省会合肥的产业基础较好,科教实力较强又是交通枢纽。两市联手,一是拓宽了合肥的经济腹地,有利于合肥南向迎湖发展,成为滨湖城市;二是有助于两市深化分工,优势互补,促使两市传统产业的壮大和新兴产业的发育,三是有利于将巢湖市做大,并形成合——巢——芜经济密集带,实现安徽经济的中部崛起。

  培育沿淮城市经济带:沿淮城市淮南、蚌埠相距不远腹地深广,两市目前整体实力均不强,生产总值甚至低于江浙发达地区的一个县级市,人均产总值偏低说明城市产业比较稀薄,经济密度不高,但两市都是老工业城市,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虽然产业差异性大但互补性强。两市联手,将会进一步发挥在沿淮、淮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否则不仅淮北其他城市以及广大地区,而且连蚌埠、淮南本身都有可能处于离散状态而被边缘化。因此重点支持两市加快发展,使其及早发育成实力较雄厚的城市经济带。

  沿江、沿淮城市跨江、跨河发展:长期以来,由于江河的自然阻隔和体制上的行政分割,使得具有发展条件的沿江城市芜湖、铜陵、安庆、马鞍山、池州和沿淮城市蚌埠、淮南在发展空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跨江、跨河发展,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江河之利使江河两岸同时推进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老城市的设施,节约建设投资缓解老城区拥挤,并可以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功能分区,提高城市整体效益。

  培育淮南至芜湖的经济密集带:淮南、合肥、芜湖经济密集带是安徽省区经济的南北主轴,这一密集带是皖江城市经济带、环巢湖经济圈和沿淮城市经济带三者之间十分重要的经济链条。没有这一链条,很难构成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整体性框架。目前,这一轴线的北段即淮南、合肥之间的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密集度不高,南段即合肥、芜湖之间,各镇发展水平稍高,但分别隶属于几个县,镇之间各自为战。应以体制创新和经济发展双管齐下,推动这一经济密集带的形成。

  推进与沿海经济的一体化:安徽目前已经提出明确的东向发展战略:融入长三角。现在要尽快使沿江、沿淮、环巢湖以城市为中心的安徽经济主体框架成为更广大地区特别是华东地区经济大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区经济主体大框架下,各地市在产业和空间布局上积极谋求本地经济发展定位。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