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大外国汽车品牌混战中国车市谁将成为赢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07:46 北京青年报 | |||||||||
在前几年的高峰时期,大众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曾超过50%,而到今年5月底,大众在华的市场占有率已降到13%。目前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外国乘用车品牌已达13个,然而只有大众一家的市场份额超过10%。但是大众一统天下的格局已一去不返,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进行着一场外国品牌群雄逐鹿的混战。 -三大梯队逐鹿中国车市
中国已成为外国汽车的跑马场,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连外国的汽车专家都在问:中国的汽车品牌是不是太多了。的确,从1984年德国大众第一个来中国投资设厂,20年过去,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外国乘用车品牌已达13个,它们是大众、现代(含起亚)、通用、本田、标致-雪铁龙、日产、马自达、丰田、铃木、福特、菲亚特、三菱和宝马。这个顺序是按照今年前4个月各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量来排定的。在前4个月,只有大众和现代的累计销量超过了10万辆,其中大众的销量为14万辆,现代为10万辆,这两个数字代表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表情。大众同比下降56%,市场占有率下降到了13%,为历史最低点,而现代却是超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市场占有率在短短三年内已达到9%,“现代速度”的神话还在继续。通用仅凭借上海通用一家合资企业前4个月的销售量就达到了7.8万辆,在外国品牌中占据第三位。本田凭借广州本田的出色业绩前4个月的销售量达到近7万辆。这四大品牌组成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一梯队,它们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中国车市的主要力量。 前4个月销量在5万辆以下、3万辆以上的品牌有标致-雪铁龙、日产、马自达、丰田、铃木,这5个品牌组成第二梯队。标致-雪铁龙来自法国的 P S A集团,雪铁龙品牌先与东风合资建立了神龙汽车公司,100多亿的投资却迟迟得不到回报,直到近几年随着富康和爱丽舍的畅销才渐入佳境,但是赛纳和毕加索的败走车市也让法国人伤透了脑筋。直到去年标致品牌也通过合资在神龙投产,标致307的成功为标致-雪铁龙跻身第二梯队头名立下汗马功劳。第二梯队里除标致-雪铁龙之外,其余都是日系品牌,这些品牌在中档车市场有着非常成功的业绩。 而福特、菲亚特、三菱和宝马这4个品牌前4个月销售量都在1.5万辆以下,只能归入第三梯队。这个梯队里最有望上升到第二梯队的无疑是福特,福特曾凭借蒙迪欧一款车在车市中杀出一条生路,而它后续的福克斯等车型还有可能给它带来好运。而宝马的销量虽然在合资品牌里垫了底,但这并不可耻,物以稀为贵,到什么时候宝马都是不可轻视的。 -日系品牌将成未来大赢家? 现在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虽然在持续下降,但是说它要被其他品牌取代尚为时过早。大众在中国不仅拥有规模最大的轿车企业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的产能在近一两年内将达到总共120余万辆,而且还将导入斯柯达等其他品牌,因此如果大众能在价格上采取更加务实灵活的策略,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中国车市的老大。大众目前最大的对手是通用,通用对中国市场的把握似乎更到位,从车型的选择到价格的制定都非常精到,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失败的车型,销售量已直逼大众。但是通用的产品口碑却比不上大众,而且它不断拿韩国车型来打美国品牌的做法也遭到中国消费者的批评,这也影响到它的品牌形象。所以通用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过大众,但却不一定能长久。而现代虽然发展迅猛,但后劲不足,车型不够丰富,能否真正由“黑马”变成骏马,还很难说。 而不少业内人士对于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倒相当看好。目前从欧洲和北美市场来看,日系车的发展势头也非常不错,特别是丰田、本田和日产,各自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如丰田的佳美、花冠,本田的雅阁、思域,日产的阳光、天籁,这些车不仅外形时尚,而且做工精良,耐用省油,在价格上也普遍比欧美车要便宜,因此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都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特别是丰田野心勃勃,先与一汽联手,后又牵手广汽,一口气拿来六七款车型,虽然目前市场份额还不到5%,但它的发展势头却让对手倒吸一口冷气。本田在中国有极好的口碑,现在又与东风成立了东风本田,它的步步为营更为可怕。日产来的晚,但一出手就是大手笔,160多亿的合资企业东风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合资汽车公司,它已承诺三年内在中国投产6款车,而前5个月天籁已超过奥迪成为高档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因此日本人的精明与灵活,使他们很有可能成为中国车市未来的领军者。 -合资企业多是“同床异梦” 13个国际品牌在中国车市上同场竞技,这个场面的确很好看,有美国汽车分析家甚至说:“从旁观者角度看,中国汽车市场的这种竞争形势仿佛是早期汽车工业的一个复活。” 但是外国分析师对于品牌的分散、产品集中度不高也表示担忧。底特律的汽车分析师琼斯说,前4个月中国汽车市场的汽车销量下降了4%,而产能还在持续扩大,一些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0%,北京吉普前4个月仅生产了4021辆汽车,而它的产能是年产5万辆。在中国有28家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企业在瓜分市场份额。仅丰田就与四个不同的伙伴建有合资企业,本田与两个伙伴有合资,它们常常相互竞争。合资企业常常效率低下,因为主要决策都需要双方协商决定。激烈的竞争导致车价下降,据摩根斯坦利的一份报告,前一个季度汽车工业的净利润已降至2.2%,比去年同期下降79%,许多合资企业已首次开始亏损。 尽管具有竞争和财务上的压力,但在中国很少有人谈论汽车业的整合,相反,多数企业都在扩大自己的产能与销售网络。为什么中国的汽车企业要极力避免整合呢?障碍之一是中国独特的产业政策。根据法律,想在中国卖车的企业必须与国内企业合资,外国企业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权不得超过50%。中国企业与外国伙伴被制度安排捆在一起,就像一桩糟糕的婚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同床异梦”来形容。在当今车价下降、利润难保、成本上升的形势下,合资企业的外国官员为目前糟糕的业绩而苦恼,而中方的官员们更关心如何多增加就业机会。 不仅合资企业效率较低,而且外国品牌正面临中国自主品牌的激烈竞争。现在奇瑞、吉利、夏利等中国品牌的汽车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强大的力量。前5个月6个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已经在中国市场占有20%以上的份额,而且奇瑞已在为打入美国市场做准备,计划在美年销售25万辆。难怪有美国媒体惊呼:奇瑞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丰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