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看病难”别拿市场当替罪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02:08 每日经济新闻

  看病难问题搅得民意沸扬。针对公众对医疗改革的种种质疑,权威人士终于表态: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市场化不是改革方向———经历改革阵痛的医疗体制,在经过“市场化”的投石问路以及“激进派”与“保守派”的博弈之后,终于有了明确目标。从媒体报道带有问号的大标
题《我国医改悄然转舵?》里,我们似乎能看到博弈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以及改革方向的云开日出。

  早在1980年,政府就开始了医疗改革的漫长之路:先是对医院逐渐放权,接着是承包、院长负责制,再到后来的运行机制改革以及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与此同时,有关改革方向的争议也一直不曾平息。“市场化”支持者与反对者都有着充足理由,并且旗鼓相当。但难以令人满意的改革尝试,致使“我国医改悄然转舵”。

  要改变目前医疗体制的现状,恐非一日之功。而弄清以往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却有助于改变现状。“市场化”或许并不适合中国的医疗改革,但据此将所有问题都归罪于市场,却有失公允。一个问题是:曾经尝试的改革,是否严格遵循着市场路径及方法?

  以最具“市场化”代表的产权改革为例。乡镇卫生院的产权置换,由公有公营变成民有民营,走的是市场化的路子。但在置换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仅是公有医院的管理者,并非产权人。在产权人缺失的情况下,依照市场化的操作手段,根本无法完成产权置换。可现在,所有的产权改革,都在“市场化”的旗号下,在××月内完成置换的行政计划时间表的推动下,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样的改革,能说它完全是“市场化”的错?

  反对市场化,有一个充分理由,即公立医院在市场化的推动之下,表现出强烈的逐利动机。事实上,公立医院获取利润的种种方式,恰恰是非“市场化”操作的表现。享有政府种种补贴和优惠的公立医院,也远没有走进市场,不过是利用自己的资源垄断优势,在所谓的“市场”中抢占先机,“近水楼台先得月”罢了。

  一盒出厂价仅10元的药,到了患者手里,变成100元,能说这是“市场”的作用吗?遏制药价虚高的药品招标制度,演变成想中标就得暗箱操作,是“市场”的原因吗?种种幕后规则、权钱交易,都能算“市场”的过错?

  医改的前提,是要界定清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市场化不是改革方向,并不意味着“市场”是一切过错的替罪羊。谁都不能否认,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其作用无可替代。即便是非“市场化”的医改,也必须借助一些市场手段。

  想要市场了,就搬出市场当令箭,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出了问题,不深究原因,拽出市场这个替罪羊,就不了了之。这并不是改革的正道。

  作者:冯雪梅 中国青年报编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