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欧洲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商组织——欧洲纺织服装组织(EURATEX)在欧洲议会旁边的公园搞了个活动,向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各国政府施压,要求将中国纺织品赶出欧洲!
为了营造气氛,欧洲纺织服装组织特意弄来了100万只汽球,在一片不要中国纺织品的喧闹声中放上天。组织者声称,一个汽球代表一个工作岗位。换言之,中国纺织品将会使欧
盟纺织服装业1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
从创意的角度讲,100万只汽球可能是个不错的主意。而且,在全欧洲都为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大为头痛的时候,欧洲纺织服装组织关于就业的诉求也容易打动人心。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欧洲纺织服装组织主席利伯特历数了中国纺织服装如何以“不公平的方式”涌入欧洲市场,给欧洲相关产业造成了重大冲击,并指责欧盟委员会“行动迟缓”,疾呼要立即对中国纺织服装实行“特保”。
实际上,欧洲纺织服装组织的这场“秀”只是近来席卷欧美、要求对中国纺织服装设限的官民大合唱的一个插曲。这次,美国再次扮演了“领唱者”的角色。
4月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自行启动对中国三类纺织品(棉制衬衫、裤子和内衣等)的“特保”程序。两天之后,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对出口欧盟的中国纺织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的行动指南”(简称特保指南),对从中国进口的各类纺织及服装类产品均设立了预警区,变相提出了要中国对纺织品“自我设限”的要求。
至于欧美纺织品产业界的特保呼声,更是不绝于耳。4月6日,美国全国纺织业联合会再次向美国政府提出诉求,要求对中国制造的14种纺织产品重新设置配额。
而欧洲纺织服装组织主席利伯特也在4月8日宣布,继上月提出对中国制造的12种纺织产品的设限请求后,欧洲纺织服装组织将在近期内对更多的中国纺织服装提出启动特保的请求。
“特保”之辩论
看到这里,有许多读者可能不太明白:不是说全球纺织品配额自2005年1月1日起全部取消吗?为何欧美等国还能继续对中国纺织服装设限?这就不能不谈到中国入世议定书中有关纺织品的“特保条款”,即所谓的“特殊保障条款”。
该条款规定,当原产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扰乱了进口国的市场或对该种产品的正常贸易构成威胁时,进口国可以在与中国进行磋商后,采取包括数量限制在内的贸易保护措施。纺织品特保条款的有效期为2008年12月31日。
应当说,这是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时做出的一个让步。当然,既然是谈判,便会有得有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欧美在内的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启动特保并无法律上的障碍。问题在于,是否需要启动特保,却能反映出欧美对纺织品的自由贸易究竟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中国驻欧盟使团商务处的一位官员表示,既然是“特殊保障”,这一名称本身就表明这一条款不应被轻易动用,而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实际上,中方对贸易伙伴在启用特保条款方面持一种非常敏感和坚决反对的态度,认为这不符合关贸总协定达成的实现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原则和精神。
欧美方面也有自己的说辞。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4月6日公布欧盟的特保指南时便辩称,在早期关贸总协定成员同意取消全球纺织品配额时,谁也没有预料到中国的生产能力会有如此大的提升。
此外,如果欧盟允许中国相关产品对其的出口大幅增加,不仅会损害欧洲纺织服装产业的利益,也会影响包括环地中海国家在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业。
不过,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也要求欧美在启动特保时有充分的证据。曼德尔森也一再强调,欧盟只会在有足够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对其出口的纺织服装类产品出现了“大幅和持续”的增加后,才会考虑采取特保。
目前,欧盟各成员国有关中国纺织品进口的贸易数据还未完全出来。不过,根据中国自身的统计数据看,某些类别的纺织品出口确实出现了“井喷”。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今年2月份中国对美出口服装同比增长147%;对欧盟服装出口同比增长188%。
而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初步统计,今年头3个月中国对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同比增长62%,其中部分产品增长幅度同比增长1200%~1500%。
竞争力之辩
如果说在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服装对欧美出口确实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那么只能说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确实有很强的竞争力。
不过,欧美纺织厂商对此并不服气。他们声称,中国纺织服装的竞争力主要是价格便宜,而这种价格便宜是通过不公平方法取得的。
在欧洲纺织服装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利伯特历数了中国纺织品的不公平竞争方式。其一、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从而导致中国纺织品价格低得惊人。利伯特称,在过去十年里,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下跌了41%。其二、中国企业借贷成本低。利伯特声称,中国银行的贷款利率极低,而且很多中国企业都无需偿还贷款,中国银行居高不下的坏账比例即是明证。其三、中国工人工资和社会福利待遇低下,导致了劳动力成本人为地压低。其四、中国企业在政府和国有银行的资助下,几年前便开始购买了大量的纺织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利伯特称,中国自2002年以来购买的纺织机械设备已占世界购买总量的50%左右,而在2004年中国在服装领域的投资同比增长了38%。
利伯特此番论点,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但欧美纺织服装厂商对中国纺织品的不服气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欧盟既是世界主要的纺织服装进口市场,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商和第二大服装出口商,其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在高端市场有相当的竞争力。
此外,欧盟纺织服装生产商为了降低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与土耳其、摩洛哥等环地中海国家建立了战略联盟。欧盟将其占有技术优势的纺织面料出口到邻近的地中海国家,利用当地便宜的劳动力加工生产,再返销至欧盟,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从目前的情况看,为了维护本国生产厂商的利益,欧美等国手中挥舞的“特保”大棒很有可能会落下来。实际上,美国早在2003年年底便对中国三类纺织品(胸衣、袍服和针织布)用起了这根大棒。而欧盟通过公布特保指南,已经为使用特保大棒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当然,欧盟委员会目前的态度还比较谨慎,曼德尔森一再表示要等到有充分的贸易数据支持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激增这一指控,才会正式启动特保。有分析人士指出,欧盟最早会在4月底、最迟会在6月份对某些中国纺织服装“动手”。
出口之反思
实际上,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早在去年12月,中国便宣布了包括调低出口退税率和对纺织品从量计征出口税等八项措施。特别让人关注的是,从今年开始中国对每件出口纺织产品征收0.2至0.3元人民币,或每公斤征收0.5元。
最新的消息称,为进一步遏制某些纺织服装过度出口,中国将进一步提高过去3个月里出口量急剧上升的产品的出口税,同时维持甚至降低其它产品的关税。
应当说,这是中国政府为纺织品创造稳定的出口环境而做出的最新努力。不过,考虑到国际贸易的现实,中国从政府到行业、到企业都应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什么才是符合中国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对单个企业而言,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是必走之路。目前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中国服装出口厂家往往是“贴牌生产”,生产的是外国品牌的各款服装。
更为严重的是,在纽约和巴黎的商厦每销售100美元中国女工缝制的服装,中国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他钱都落在商标所有者、经销商、店主和中介人的腰包里。
对代表企业利益的行业协会而言,所需要做的显然更多。中国的行业协会一定要改变以往半官方的组织方式,真正按由企业自愿出资、自主管理,对会员企业负责与服务的模式组建。
在对外交往中,单个企业的力量毕竟有限,而行业协会出面则大不相同了,正如欧洲纺织服装组织所做的那样。行业协会所提供的服务,应该包括发布各类纺织产品的预警信息、对会员企业约束出口和组织对欧美官方民间的游说活动等。
从中国政府的角度讲,对外维护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利益,对内控制对纺织服装行业的投资过热,以法律手段限制某些纺织服装产品的过量出口等,都是职责范围之内的事。
更重要的是,在经过了由出口带动长达20余年的经济繁荣之后,中国政府是否应该对目前的发展模式有所调整。毕竟,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不应仅将经济发展的希望放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
只有提高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培育出一个内需旺盛的国内市场,中国企业才不用为区区几美元而打破了头。试想一下,如果每位民工、每位农民兄弟每年多穿一件衣服,这样的市场该有多大?(信息来源:纺织服装频道子站)
文章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