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产能扩张引发后遗症 众汽车巨头寻求新平衡 (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09:35 商务部网站

  寻求新的平衡

  对于减产的事实,汽车厂家一般都不愿公开承认。通用汽车公司就表示,其业务主管去年6月许诺的30亿美元投资计划不变。然而,为了应对从去年开始的出人意料的销量滑坡,汽车生产厂商实际上已经悄悄开始了减产行动。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总经理克洛德?萨蒂奈在发布公司年度经营报告时说,雪铁龙公司2004年与中国合作生产了78000辆汽车,而2003年
的产量为104000辆,减产的原因是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前两年的“井喷”后需求急剧下降。此外,目前中国有过多的新厂商参与竞争,引发激烈的价格战。为保证品牌价值,雪铁龙公司主动限制了其生产。

  控制产能同样在华晨宝马成为了现实。在年初时,以最高10万元的降价幅度(国产宝马)曾在豪华车市场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的价格清洗活动之后,宝马集团总裁庞克博士日前表示:“我不再预期宝马价格会继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控制产能”策略。对于宝马来讲,控制产能不仅可以用来吸引用户资源,而且有益于防止成本过快增长。但控制产能的行为可能与辽宁省费尽气力争取宝马项目的初衷存在距离。据悉,辽宁省省长不久前提出,希望宝马达成10万辆产能,但宝马不想太冒进,毕竟国家政策前景不明,而豪华车市场的走势在不久奔驰上市后也可能会更加混沌不清。

  庞克说:“现在我们只能一步步地提高产能。看一下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宝马厂你就会明白,1993年开始时那个厂的设计产能是小于5万辆的,而去年实际产能才达到15万辆,我们用了11年的时间让产能提高了3倍。”庞克透露,历任辽宁省省长都向他本人提出过增加产能的要求,宝马的回答是:“人要先学会走,然后才能跑。”庞克说,提高产能的事急不得,“超过3万辆是早晚的事。”

  国家信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徐长明表示,在2004年车市低迷、库存积压的大背景下,减产并不一定是坏事。多数汽车生产企业难以完成2004年初销售目标已成事实,如果各个企业都按照年初的构想,不根据实际市场情况来调整产能的话,库存压力将成为企业致命的拖累。另一方面,作为一线的经销商,他们对厂商减产的态度也多持赞同的看法。多数经销商希望厂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能,以降低他们目前正面临的库存压力。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在残酷的竞争态势下,成本控制好的企业可以通过价格竞争来占领市场,而利润低的企业不得不以牺牲市场为前提,以减产来自救。这样,对于整个汽车工业而言,更优化的产业结构将在优胜劣汰中渐渐显现。

  北方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李曼丽表示,减产应当是厂家目前能够做出的最正确的决策,只有这么做才能真正“救市”。对于减产,李曼丽由衷地说:“如果厂家真这么做(减产)就对了。”她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厂家应该清醒一点,不要盲目追求高产。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朱一平认为,在经过了去年的磨练之后,汽车制造商今年都吸取了经验教训,在提升营销能力的同时,产量紧跟市场变化,库存基本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不再重蹈去年的覆辙。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国产汽车的产销差达5.47万辆,而目前已缩小至4.35万辆,其中乘用车的产销差不足两万辆。

  前景乐观依旧

  虽然市场增速明显下滑,企业库存增加,单车售价大幅下跌,合资企业普遍没有完成既定的销售目标,赢利水平也大幅下降。然而,跨国公司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期待,却丝毫没有降低。

  “我们对中国市场的评价依然是正面的、乐观的,与前两年没有什么改变”。即将离任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雷斯能博士说,如果中国GDP的增长一直保持在7%到8%,那么汽车市场的增速就能在10%到15%左右,与欧、美、日等传统汽车市场零增长或负增长的现状相比,中国依旧是世界汽车市场的亮点。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新的竞争对手、竞争产品的出现,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大众正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持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据了解,大众汽车曾预计,2008年中国的轿车需求将达到850万辆。

  “我们不会改变在中国3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也不会放慢扩充产能、引入新产品以提升销售目标的节奏”。通用汽车亚太区总裁卓亦凯表示,他不同意中国汽车市场的“好日子已经过去”的说法,“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令人兴奋、最具活力的市场,这种态势至少会保持到2010年”。他同时指出,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不同细分市场会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态势,某些细分市场增速会放缓,某些则会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为此,上海通用正在采取多品牌、差异化竞争战略,谋求取得更大的发展。

  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总经理克洛德?萨蒂奈也在今年年初时表示,尽管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表现不如前两年,而且从短期看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调整期,但他相信,从长期看,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10年左右时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他认为,经过一段时间,中国汽车市场将完成重组,增长将稳定而有力。雪铁龙公司中国事务有关负责人此前也表示,2004年在中国市场上倍感压力的都是很早就进入中国的外国公司,中国新的汽车产业法规将促进中国汽车市场的良性竞争,因此他对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抱有信心。

  (信息来源:机械电子频道子站)

  文章类型: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