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本报记者 张炜
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名单公布,给投资者留下的最深印象是“试点大扩容”,由第一批试点4家上市公司扩大到第二批试点42家上市公司,公司数量一下子翻了10倍之多。
有投资者或许认为,利好一大堆仍难以显著刺激股指大涨,都是股权分置改革试点“
惹的祸”,试点应该谨慎行事。可实际上,股权分置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试点只有进一步深化进行,扩大试点是实现多赢的有益尝试。第一批试点只有4家上市公司,势必使议论的焦点非常集中,试点公司受到各种舆论的“狂轰乱炸”。金牛能源甚至在试点方案投票前夕,被推崇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人士张卫星诘问其设立的合法性。显然,第一批4家试点公司不具有代表性,而第一批42家试点公司恰恰显示出了代表性,包括大型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企业等不同类型,特别是引入了长江电力、宝钢股份这样的大盘蓝筹股。42家公司同时试点,分散到每家公司的压力肯定小不少,有利于试点公司“放下包袱”。
“放下包袱”不是说大股东可以轻视流通股股东利益,而是可以选择更适合的试点方案。这次42家公司在试点方案形式上有了突破,引入权证、实施缩股等新方案。宝钢股份表示,公司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方案的设计,与第一批试点公司相比,宝钢股份采取的手段可能更加丰富。永新股份公告承诺,采取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加权证的方式。海特高新和吉林敖东则在公告中透露了非流通股实施缩股的意向。这是流通股股东盼望看到的试点方式突破。
流通股股东现在的感觉要好许多。一方面,清华同方试点方案未通过,显示出流通股在博弈中的力量,第二批试点公司肯定引以为鉴。另一方面,试点方案创新将给实现多赢的努力找到更好出路。股权分置改革没有经验可借鉴,只有多种方案尝试才会找到多赢方案。好的方案得到市场认可,可以发挥一定的标杆效应,引导其它有补偿能力的上市公司效仿。20日上证指数上涨2.76%,就表明了市场对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态度及投资者目前的感觉。
试点公司非常清楚,沟通才能找到平衡点。中化国际董秘表示,接下来公司将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式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和流通股股东进行交流、沟通,在广泛征求、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一个能让各方都接受的改革方案。如果第二批试点公司能够像中化国际那样“沟通先行”的话,将比第一批试点公司更容易被市场接受。相比之下,第一批试点公司从公布名单到宣布方案,其中的时间很短,沟通是在方案公布之后。而若“沟通先行”,可以在方案中包含流通股股东的意向,向各方都接受的目标提前跨出一大步。投资者希望看到,各类股东能够站在各自的立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由公司综合各方意见并谨慎确定最终方案。
当然,投资者心态的变化也有利于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的扩大。对于第一批试点,不少投资者可能想到“10送30”,而不是试点公司愿意的“10送10”。经过一轮试点后,流通股股东心态发生了变化,对于补偿的期望有所降低。在此背景下,第二批试点公司若愿意多考虑流通股股东利益,等于双方各让一步,为多赢方案的形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