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煤矿,没有铝矾土,甚至没有神 镇,禹州还是“禹州”吗?
一个关于“没有”的假设,却时时在禹州设定发展前行路线图的过程中若隐若现。“如果不跳出资源丰富的框架去考虑和规划禹州的未来,不是从深度开发的角度看待资源,禹州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市委书记周庚寅道出了他的隐忧。
一个来自未来的压力是,如果发展还依赖于资源开采取得的利润,一旦资源挖完了后劲哪里来?而一个更现实的压力已近在眼前。
“按照省里的规划,到2007年,15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关闭。禹州有90%以上的煤矿在这个范围内,工业结构能不能脱胎换骨,已经关系到禹州的经济安全。”周庚寅说,“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禹州的发展必须迈过‘资源’这道坎儿。”
矿区的新景象
由河南神火集团控股、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新龙公司,从一开始建设就显示出与禹州传统煤矿的不同。“这么大的厂区,你见不到一个煤堆。”见惯了当地小煤矿的禹州人这么评价。
引入新龙的“代价”是,250多座资源浪费严重、效益低下的小煤矿被关停并转。代价换来的是,依靠市场之手,平煤集团、中锦水泥等大企业、战略投资者被频频引入禹州资源整合的动作中。
禹州市的煤炭企业数量在减少,但通过合并改组、改造,煤变电、煤变热、煤变气,以及“电-铝-铝材”、“铝材-电缆”和“铝材-铝 箔”等产业链条不断延长。2004年,该市生产原煤1076万吨,同比增幅达129.3%,而电、铝、铝材以及煤气和供热等相关产品的年销售产值已达40亿元。
逼出来的新机遇
一个碎盘子,两个碎盘子,三个碎盘子。陶瓷厂的经理有点急了:“这是怎么回事?”“晾晒的时间还没有掌握好。”负责技术的师傅无奈地说。
作为大涧村的一个新的陶瓷厂,一切都还不成熟。“但是,我们必须把它建起来。”村党委书记王振昌说,“仅靠挖煤,已经不能满足大涧村的发展了。”
靠山吃山,禹州近1/3的行政村和大涧村的致富之路相似:全市95%以上的小煤矿分布在这些村子里。随着2007年时限的临近,他们和大涧一样感到了压力。
除了煤炭生产,大涧开始了包括陶瓷、建材生产、果林、养殖以及旅游等产业的开发,王振昌说,“地下挖、山上栽,平地搞养殖,大涧必须‘立体’起来。”
和承受政策压力的大涧不同,神镇已经在市场的逼迫下迅速转型。依托历史上九大传统陶瓷基地之一的积淀,发挥人才和技术的优势,从送往博鳌论坛的国礼钧瓷到炻瓷细瓷绿化瓷,神 镇近年来开发出六大类上千个品种的陶瓷产品。“村村冒烟的年代已经过去,神 将依靠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发挥源源不断的潜力,和世界各地的陶瓷企业争夺市场。”镇党委书记李志军兴奋地说。
传统经济的新动力
“禹州是个煤矿大市,煤矿为禹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禹州的花也黑、草也黑、人也黑,提议禹州的运煤车辆加盖上防风布。”
一封互联网上的市民来信引起了市委书记周庚寅的共鸣:“群众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具体到我们就不能仅考虑一块布的问题。”
“必须用高科技改造现有产业,从而实现环境的净化。”周庚寅说。由此产生一个更大的“防尘”计划是:禹州正利用西气东输带来的天然气,改造所有生产瓷器的燃煤窑炉。“气到哪儿,哪儿就拔烟囱。”一位禹州干部形象地说。运用新技术的大禹陶瓷出手不凡,他们生产的高档坐便器一个就可以卖到好几千元钱。
天然气改变的显然不只是制作工艺。借着窑炉改造的契机,禹州更新了陶瓷行业发展的新规划:运用现代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档次,三五年内达到目前广东佛山的陶瓷业水平。
随着禹州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银星磨料、新光铸造、生物农药、绿之舟塑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加工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超过了50%。②9本报记者郭津 张华君
点评
假如没有煤炭和铝矾土等资源,禹州还是“禹州”吗?或者换一种方式设问,假如仍然依赖于资源开采,一旦资源枯竭,发展的后劲从哪里来?这个属于未来的问题被现在的禹州人提出来,重视起来,并采取各种举措去努力破解它。
与大型企业联姻,引进战略投资者,走资源整合之路;“地下挖、山上栽,平地搞养殖”,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走经济转型之路;用高科技改造现有产业,实现环境净化,走科技创新之路……禹州人正在以实际行动,改变着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合理地整合和利用资源。
像禹州这样的资源型城市,其今后的发展必须迈过“资源”这道坎儿。禹州积极主动地破解“无资源假设”的命题,值得各资源型城市思考和借鉴。(信息来源:河南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文章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