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刘光明: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突出抓好一批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培育承接青岛的载体,从而提高与青岛合作的起点和层次;树立半岛经济一体化观念,善谋全局,甘当配角,努力争取成为其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
接轨青岛、融入半岛的核心在产业。但在与青岛的产业对接中,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
的现实:我们的龙头骨干企业少,“群山无峰”不仅是制约产业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也成为接轨青岛过程中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刘光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市工业发展与青岛、日照等地区相比,在发展速度、企业规模、工业投入、大项目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接轨青岛中实现自身的膨胀发展。
与青岛实现产业对接,威海必须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突出抓好一批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培育承接青岛的载体,从而提高与青岛合作的起点和层次。对此,刘光明说,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161”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组织实施“三百工程”。实施百项重点银企互动工程,即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加大工业投入,全市计划完成投入280亿元、力争300亿元,集中精力抓好10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工业投入项目,进一步提高五大产业群的产业规模和科技含量。为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市经贸委已与人民银行确定,共同组织实施百项重点银企互动工程,为金融机构和工业企业的互动搭建项目平台。今年,还要在精心筛选的100家企业中实施“百企登峰”攻坚计划,促进大企业迅速崛起。目前,我们已研究提出了《关于实施百企登峰攻坚计划的意见》,确定以百家企业为重点,努力培植“六种类型”的大企业:内涵扩张型,以三角和成山为代表;资本运营型,以蓝星和华力电机为代表;嫁接改造型,以华泰和黑豹为代表;整体引进型,以三星和魏桥为代表;多元经营型,以好当家为代表;品牌扩张型,以金猴和华夏集团为代表。与此同时,指导骨干企业创造条件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争创一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引进一个跨国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培植或挂靠一个上市公司、建立一个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此增强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内涵扩张力。到2010年,全市力争形成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50家,其中50-100亿元的10家、100亿元以上的10家。从今年开始,每年将组织实施百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设立市级技术创新项目库和专项扶持基金,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予以扶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达到100家以上。全面实施“品牌工业”战略,按照“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工业”的方向,加大品牌培植力度,不仅要保护、扶持、巩固和发展已有民族品牌,更要不断推出新的品牌,壮大品牌经济,发展品牌工业。
在加快培育对接载体的同时,如何实现与青岛产业的成功对接?刘光明表示,只有善谋全局,甘当配角,才能加快与青岛接轨步伐。刘光明说,就经贸工作而言,我们要树立战略观念和全局一盘棋思想,不怕青岛做大,不怕烟台做强。我们要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围绕青岛有明显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的电子家电、石油化工、运输设备、纺织服装、新材料等产业群体,引导我市各类企业树立半岛经济一体化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甘当配角,努力争取成为其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尤其要在电子家电、运输设备、纺织服装行业加大与青岛骨干龙头企业的配套协作,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船舶修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以此带动我市“五大产业群”发展。鼓励企业通过挂靠、联合、转让等形式在青岛找靠山,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发展思路,引导我市部分困难亏损企业和需要借力发展的优势企业,进一步加大与青岛知名大企业的挂靠联合力度,吸引青岛大企业到威海联合、兼并、收购、租赁企业,盘活困难企业的存量资产,推动困难企业变活、亏损企业盈利、小企业变大、好企业变强。我们还要抓住青岛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老城区改造、大量企业外迁的机遇,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吸引更多的青岛大企业和加工制造项目落户威海,力争把我市建成青岛部分企业的加工制造基地。同时,借助青岛的科研资源,积极引导企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争取青岛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在威设立研发中心,进一步提高我市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信息来源:威海市地方商务之窗)
(信息来源:山东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文章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