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经济第三极突破(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09:23 经济参考报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观察

  6月的天津,激扬着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正把目光投向天津,将部署规划开发天津滨海新区,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环渤海区域的发展,辐射“三北”,改变中国经济“南快北慢”的局面。
中国经济第三极突破(组图)
沿着时光回溯,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选择开发深圳,带动珠三角,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局面;90年代,中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选择开发浦东,带动长三角,中国进入了政治、经济的繁荣盛世。

  今天和前20多年相比,一切是那样的相似与和谐。这相似中蕴涵的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必然逻辑,即中国需要若干个启东开西、承外接内、辐射全国的战略区域,带动和支撑全国的经济增长。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将掀起中国发展的第三波高潮。

  如果说开发深圳、开发浦东的初衷更多体现的是国内战略的话,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则凸显出全球战略层面上的崭新意义。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战略设计没有仅限于滨海的滨海、天津的滨海、环渤海区域的滨海,而是将坐标定位在了整个国家战略的高度,定位在了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平台。这正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走改革开放道路,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逻辑。

  中国东部第三次大规模开发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中国大陆东部的北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战略是中国大陆东部的第三次战略布局,这一战略部署,将使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依托“东部三极”辐射带动中西部更大区域的整体态势。

  历史的节点如此清晰。20世纪80年代中国部署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中国经济开发开放成功走出了一条“极点牵引型”路径:珠三角、长三角迅速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

  在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示广东省委负责同志: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被划出的“一块地方”是当时中国南海边一个人口不足三万的边陲小镇深圳,1979年设市。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设立。深圳特区——昔日的小渔村,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珠三角成为中国最先快速发展的地区,形成了中国经济第一增长极。

  1990年4月,中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此再创新局。浦东成为中国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浦东的开发开放,不仅重塑了上海国际中心城市的地位,而且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带动了长三角发展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形成了中国经济第二增长极。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经济界人士将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南中北”三大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极点”。天津滨海新区的优势究竟在哪儿?打开地图,可以看到,环渤海地区是一个圆心在渤海且弧度较大的半圆形地带,是一个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区与海滨之间,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天津港、塘汉大三区和东丽、津南区的一部分,拥有153公里的海岸线,恰好位于渤海半圆形地带的中心位置。

  如果把天津滨海新区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上,还可以发现,它连着一座桥——欧亚大陆桥。以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桥头,经过京包线,转集二线,后经蒙古人民共和国,转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或者,通过天津至乌鲁木齐的铁路大动脉,转入中亚到欧洲。天津滨海新区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欧亚大陆桥距离最近的起点,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陆路通道,也是华北、西北以至于中亚地区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无疑,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启东开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西北、东北亚、中亚的强大战略功能。

  观察家认为,正如深圳对于珠三角、浦东对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牵引作用一样,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将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将是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之后,又一个区域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

  改变国内发展“南快北慢”局面

  从国内视角看,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具有相当急迫性。

  中国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个“北部问题”。从东部看,南北发展不平衡;从全国总体看,南北发展亦不平衡。
中国经济第三极突破(组图)
26年的改革开放,以深圳特区建设为突破口的珠三角地区,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先后实现了快速发展,推动了整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大潮。如今,珠三角正在向“泛珠三角”迈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有力带动了拥有3亿多人口、180万平方公里的长江流域的发展,使对外开放呈现出从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龙头带动全局的崭新格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已经找到各自的发展模式和合作路径,开始了合力基础上的整体提升。

  相比较而言,环渤海地区却有些沉寂。环渤海区域内经济合作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后一直处于构想和酝酿阶段,十几年来走走停停,并没有形成有区域发展特点的发展模式。环渤海区域一体化的口号提得早,但进展一直缓慢。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环渤海地区越来越明显地落后。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总量相当于长三角经济圈的45.3%,比珠三角经济圈低10%。在中国经济总量中,长三角占到17%,珠三角占9%,而京津冀地区仅占8%。

  环渤海地区涉及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五省市,面积占全国国土的5.43%,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7.48%。环渤海经济腹地涵盖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以及华中的内陆地区河南,约4.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37.88%。这么大的区域如果长期发展缓慢,恐将对中国总体经济社会稳定产生威胁。

  此间观察家认为,珠三角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南端,长三角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中端,扩散效应难以“达则兼济天下”。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起飞,必须在北部地区构建辐射能力更强的新增长极。从战略决策角度看,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一个重要主旨,就是通过“激活”中国大陆东部的北端增长极环渤海地区,辐射和驱动中国北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问题。

  呼应国际战略中的“北部机遇”

  从国际视角看,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有着太多的战略意义。

  中国在对接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着一个“北部机遇”。从地缘战略上看,中国要走向世界,拓展国际空间和影响,其国际战略大通道主要有4条,即东北亚通道、中亚通道、南亚通道和东南亚通道。而中国境内对接东北亚通道、中亚通道的前沿区域均在北部地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东北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区域GDP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占亚洲的70%以上。中国环渤海区域濒临日本、韩国,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未来在东北亚合作中,中国参与的主要地区是环渤海。环渤海地区在吸纳日韩产业转移中具有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进入新世纪,中亚在全球地缘结构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是“陆桥经济”时代到来,欧亚大陆桥将中国内陆腹地与中亚、欧洲国家紧密连接起来,同时为日本、韩国与欧亚国家的贸易发展开辟了一条重要通道。二是中亚国家地跨亚欧两大洲,辽阔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特别是紧缺资源,正成为世界大国角力的重要区域。中国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地处欧亚大陆桥的战略要地,西北地区还是中国向中亚国家开放的门户地区,具有地域靠近的比较优势。欧亚大陆桥这一大通道,将使中国对外开放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总体上向东开放,转变为“东西进出”,使西部地区、北部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

  从东北部地缘和西部、北部地缘看,提升环渤海区域和中国北部经济综合竞争力,成为中国参与周边区域合作和竞争的迫切需要。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欧亚大陆桥东部的主要起点,地处陆桥经济带与东北亚经济圈两大国际经济区域的结合部,也是西部、北部地区走向世界最宽敞的东大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将有力拉动环渤海区域发展,有力辐射带动西北部开放,加快西北部地区融入全球化进程,形成开放性经济。从而实现中国北部地区“走海路与通陆路并举”,迎来“左右逢源”的光明前景。如此一来,中国北部这盘棋也就下活了。

  发挥“战略效应”培育北方市场力量

  从战略效应看,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对于较显“沉闷”的中国北方,犹如一剂强心针,将激活北方市场。

  中国“北部问题”的实质就是市场力量不足。除环渤海地区外,大部分北部地区受计划经济传统影响较深,对外开放的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化程度低,人们的思想观念、企业的市场经营意识,远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事实上,前20多年的对外开放触角在这些地区并没有深度潜入。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有关负责人在最近举行的第二届中韩高层财经会议上直陈,东北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仍是市场化程度低。2002年中国各省市市场化程度总体排序:辽宁9位、吉林20位、黑龙江21位;三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5%、0.6%、0.7%。三省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民营企业仅30多家,相比之下,浙江一省就有160多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从进出口和外资利用占全国的比重看,大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最低,2001年大西北地区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仅为0.84%,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仅为0.31%,与开放程度最高的南部沿海地区有着天壤之别。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对外开放也明显不足。即使在环渤海地区,市场力量至今也还未成为主导力量。行政高于市场的现象普遍存在,行政区域利益主体意识强,区域联系不够紧密,生产要素流动不够顺畅。

  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拥有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功能的中心。环渤海地区天然的中心是首都北京,北京在成为政治中心的同时,也在大力向“经济中心”靠拢。但北京在具有强大“吸聚”效应的同时,却缺乏对周边乃至“三北”地区的经济辐射效应。北京“经济中心”的角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将牢固确立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这一战略在实践中的具体展开,将加大市场要素供给,加速打破环渤海地区行政区域壁垒,并通过其在欧亚大陆桥和“三北”地区出海口的核心位置,辐射北方大部分地区,使整个北部地区逐渐成为开放前沿,这种开放意味着经济的交融、市场的开拓,文化心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革,从而加速北部地区市场经济发展。

  树立全球战略意识进行“双模式开发”

  与深圳开发、浦东开发相比,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所处的发展环境已大不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战略是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启动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发展方略,进行国土综合规划,以有效集聚全球性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应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结合临海型经济模式与临空型经济模式进行有序的“双模式开发”。

  按临海型经济模式开发。临海型经济是拥有海岸线的国家充分利用海运物流的国土开发模式,依托低成本的海运,调配全球的经济资源,在深水港附近陆地区域发展工业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天津滨海新区拥有港口、海洋、腹地等优势,具备发展临海型经济的优越条件。

  从现实层面看,目前要做的有两方面:

  一是抓住现代物流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建设现代化港口,建成北方航运中心;努力把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

  二是以全球视野考虑产业结构选择。世界制造业正在经历从欧美日韩向中国大陆的转移,中国正在迅速成长为世界制造基地,“世界制造基地”将成为中国在21世纪全球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和领导权的基地之一。天津滨海新区不发展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服务业,就不可能有协调中国南北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实力,更不可能形成“全球控制能力的生产”。由此,必须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化制造基地。

  按临空型经济模式开发。临空型经济是以航空运输作为全球性物流和人流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研发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天津滨海新区临近天津、北京空港优势,腹地环渤海地区又是全国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和对外交往中心,因此具备大力发展以研发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经济的优越条件。

  新潮拍岸,风帆满挂。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引领中国区域发展重点北移。中国的发展高潮必将推涌起一个更为迅猛的势头。

  作者::黄庭满 孟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