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楼市脸谱:理性标杆下的全国楼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07:32 新京报

    中央政府的政策甫到地方,地方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动态不一致性”,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除了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特殊性,其实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发展商、购房者的一个四方博弈。“七部委意见”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个别楼市狂热的城市降温制冷,使其进入合理的增长轨道。地方政府或许将房地产业作为自己的“主导部门”,诸如土地出让金及与商品房相关的各种税费,直接影响当地财政的“钱袋子”。或者,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投入了大量资金为房地产业开路,所期望的是楼市
更火热一把。另一方面,发展商和地方政府部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认为发展商是地方财政的“财神爷”也不过分。

    所以与其说是楼价疯涨,不如说是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失误。

    对楼价怨声载道的还是普通购房者。他们购房的目的是为居住,这是最基本的生存、生活之需要,天经地义。

    所以西方发达国家从来就把住宅作为一定程度的福利惠及百姓。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全国范围的房地产业发展形成巨大落差,不少重点城市商品房有效需求剧增,直接带动地价、房价上升。同时,又反过来刺激其他城市楼价的上涨。虽然这非短期而是长期行为,但事实上,近几年的房地产发展轨迹已说明了这点。

    在同一社会经济制度下,一个市场就是一个大系统。子系统的新陈代谢表明了大系统的运作状态,提示产业政策的创新与发展。“七部委意见”

    的铁腕政策针对区域市场的特殊性,而给地方政府一定的可塑性和灵活性,这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对症下药,这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使全国楼市回归理性的初衷将坚定不移。所以6月1日后,全国重点城市的房地产业出现了少有的“动态一致性”,因为有“行政责任”在其中。近期各地市场表现即如此,即呈现一片“静默”,诸如商品房私人投资受挫,相应的二手市场萎缩;买家持币待购,高价房市场萧条等等,但地方政策的可操性及细节仍是市场期待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不同的市场仍有不同的反馈,市场较为成熟的地区,新政对市场影响不大,或者仅是暂时影响,房价因此未大起大落。同时,各地普通购房者普遍认为楼价仍高出其承受能力,但部分城市仍然潜在房价继续高涨的压力;也有城市土地出让仍欠科学规制而抬高远期房价;而对市场的预期大部分城市又表现为高度一致,即下半年楼价小幅调整或继续上涨。甚至不少城市发展商称近期将高调涨价。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是曾国藩的境界。作为地方局部市场,作为发展商,与“七部委意见”高度一致方为宜。毕竟,局部是整体的局部,整体是局部的整体,房地产市场也一样。

    房地产业已成为国计民生的“社会产业”。对房地产业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报道是媒体义无返顾的责任。2005年6月,从“七部委意见”实施日起本报记者对全国10个重点城市的房地产业进行跟踪报道,并联合搜房网各地方网站对相应城市做了市场调查,通过记者采访及调查结果,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楼市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