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彻底打通了中国现代艺术的经络,架上、装置、行为、观念摄影、录像,可谓八仙过海。这次展览是中国现代艺术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里程碑,中国现代艺术至今为止的几乎所有标志性艺术家都参加了这次展览。
从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作品被社会普遍不理解、不接受,到今天被市场接纳,经过10多年,这股新生力量已经渐趋成熟,其画作已成为国内收藏家和艺术品投资人收藏与
追捧的对象。刚刚结束的嘉德、荣宝拍卖公司的秋拍,两家油画专场的成交率分别为69%和48%。现代油画家的参拍作品占到作品总数的1/3,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奇迹出现,但他们在市场上的号召力,正以群体的优势凸现出来。
最先看好中国现代艺术的无疑是一些在京居住的外国人,国内收藏家在90年代初中期的收藏目光仍然集中在传统的硬木家具、瓷器、国画上,油画的收藏也因循于在欧洲留洋而归的名士艺术家圈子里。大名鼎鼎的陈逸飞虽不在此列,但他作品中的情调可能更古旧。而中国现代艺术的实践者们在圆明园村、东村等地麇集着,一边创作,一边过着青盐拌面的日子。国外个别的收藏者的个别行为渐渐引来有投资意向的画廊,他们纷纷被邀请到海外办展,渐渐地参加海外知名的学术大展并获奖,走了一条由国外画廊包装上市且行情越来越好的道路,生存状况也今非昔比。
而国内最早的油画收藏家和投资人,一般都是由拍卖市场引领入门的。北京环碧堂古典家具馆董事长李国胜最早是陈逸飞油画的追捧者,他曾以286万元和122万元的价格买下陈逸飞的油画《山地风》和《上海滩》,近年来,他开始有目的的收藏一些中国现代艺术作品,他表示:作为投资人他已意识到中国油画在世界油画史上将有一席之地。
投资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比投资有定论的老艺术家和常态艺术家的作品风险大,这是常识。但是经过市场经济洗礼的投资人也自有自己的看法。做电脑生意起家的赵建伟1997年因偶然的机遇开始了油画的收藏,至今3年的时间已有5000余幅的藏量,其中不乏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对于投资风险,他是这样解释的,投资必须引领先机,财富险中求,这其中才有投资的乐趣。更何况,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处于起步的阶段,今后有着更大的升值空间和可能。
有关统计表明,最近10多年当中,99%的中国现代艺术作品被国外收藏者买去。中国关注现代艺术的人很少,而现代艺术的市场也仅限于一些外国机构和个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整个中国的现代艺术的苦恼,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现代艺术市场的问题。
专家认为,现代艺术品在时间上与我们相对更贴近一些,艺术作品的作者、人物、背景更容易了解,创作风格、艺术特点也更易于把握,这能降低投资的风险,而其较低的价位,令投资者更容易接受,也意味着更大的升值潜力。
《市场报》 (2005年06月17日 第二十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