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网上支付,问题解决了?(IT时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 11:00 人民网-市场报

  本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电子支付指引》的征求意见稿,文件规定电子支付指令与纸质支付凭证可以相互转换,两者具有同等效力。此前数日,国内两大购物网站eBay易趣和淘宝网已经对各自的网上支付系统进行了升级。种种迹象表明,长期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支付问题正在得到解决,至于解决的程度究竟有多大,则还需要我们做出清醒的分析。

  央行《电子支付指引》的发布,被业界看作是继《电子签名法》之后,政府为推动电
子商务发展而实施的又一重大措施。虽然目前只是一个征求社会意见的草案,但离正式颁布的日期显然已经不远。此举有利于及早确立网上支付所应具有的法律地位和规范性,故此意义重大。

  应当指出,央行发布这一指导性文件的依据,是建立在近年来国内电子商务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业内企业自发建立的多种支付系统已经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之上,因而具有较强的实际可操作性。

  那么,是否有关网上支付的问题都已经(或极大程度上)得到解决,资金流从此顺畅无堵了呢?窃以为未必。

  支付难关被突破

  互联网进入中国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电子商务市场的兴起则为时更短,而这个市场从一开始就受到缺乏支付手段的制约,一度成为业界最为关切的重大难题与发展瓶颈。应当说,相对于电子商务市场的建立,国内金融业涉足网上支付的时间并不是太晚,早在1998年就有多家银行开始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统一的第三方支付网关服务,然而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数年之内发展不力,鲜有成效。

  近年来,电子商务企业根据国内市场的特点,尝试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联合金融机构建立网上支付系统,虽然遇到的困难依然不少,却有相当多的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事例,就是eBay易趣的“安付通”和淘宝网的“支付宝”。

  根据CNNIC的历次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网络购物以银行卡网上支付的比例逐年增高,已从2001年底的15.6%增至2005年1月的41.5%。另据市场调查机构艾瑞咨询的统计,2004年全国网上支付总金额达6.8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5.7亿元,2007年达到88.8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速度在一倍以上。而在海关、质检等领域,网上支付更已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就此我们可以说,网上支付的瓶颈已经被冲破,市场活了,当然活的程度还不是很理想。

  “零风险”谈何容易

  市场经济的特点往往就是这样,口子一旦被冲开,随之而来便是极其汹涌的急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使得整个市场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将面临另一种严峻的考验。

  客观地说,近年来网上支付的成功突破,是在人们不经意的状况下取得的,而这种不经意则缘于没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其实要说重大事件也不是一点没有,比如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假银行”,但因为几乎没有实际的受害人,与网上支付似乎缺乏联系,因而并未引起业界的强烈反应。

  实际的情况如何呢?读者只要留心一下与购物相关的BBS,便会发现不少受骗上当的帖子。只是因为,此类事件大多涉及金额不大,而且受骗之后无从追查,受害人只好自认倒霉而作罢。然而此类事件日渐增多,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声誉明显不利,有必要进行更严格的防范,这就是两大购物网站推出“全额赔付”的原因所在,媒体更以网络交易“零风险”为其鼓吹。

  但是所谓的“零风险”又岂是如此容易做到的?!笔者到两家网站分别看了一下,在“如何保护账户安全”的内容里,都是提醒用户要保管好密码、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防范假冒网站等等,实际还是让用户自己保护自己。而我们知道,如今的黑客本事大得很,防毒技术却总是“事后诸葛亮”。在键盘信息被窃取之后,用户账户里的钱尚且不保,还谈什么“赔付”。

  这似乎说得有点离题了,但如果网络安全无保证,网上支付的问题就不可能完全得到解决,甚至也算不上较大程度上解决。

  规则背后有故事

  说实话,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现钞交易或自动取款机,网上支付即使不是更安全,也与前者的风险大小相当。问题的关键在于,网络虚拟世界里让人感觉更难以把握,出了问题往往是无迹可寻、无处可告,因此便会更加的小心和胆怯。

  举例说来,你在网上看中一件商品,而那只是一张图片,很难说它与实物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距。目前通行的网上购物方式是先付款再发货,等到货物拿到手里再想退换的话,麻烦可就大了。即使有了“全额赔付”的保证,在原物回到原主手里之前,网站是绝对不会把钱退给你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则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简单说吧,如果卖方坚称退回的货物已经损坏,则会面临一个非常难办的责任归属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买卖双方的钱实际都扣在网站的手里,谁也别想拿回去。

  一般认为,经营一个网上支付系统存在很大风险,真实情况可能正好相反,不仅风险很小,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利益。例如,用户的网上银行账户一旦失窃,其损失一般只能自己承担,即使银行系统真的存在问题,但由于用户无法保证自己的系统绝对安全,也就不能提出有力的证据。因此,“假银行”实际只危及用户的利益,对“真银行”却是毫发无损。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网上支付的难题已经解决了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因为毕竟,网络安全、用户权益目前还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整个市场就像一只四下里漏水的航船,不可能走得很远。

  《市场报》 (2005年06月17日 第九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