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失去救助的自救,对孩子们毫无意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 08:56 中国经济时报

  朱达志

  黑龙江宁安市沙兰镇特大洪灾,已造成至少97名学生惨死,另外尚有一些失踪者(灾难已过去一周,所谓“失踪”大家都知道那意味着什么)。15日,教育部发布六条措施保障学校安全,其中之一是:各地每逢开学、放假前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特别是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
的应急训练,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5月16日《新京报》及15日夜间新华社电)

  发生了如此惨烈的天灾人祸,教育部跟着全社会一起痛定思痛,制定措施,以保障中小学、幼儿园安全,这举动值得肯定。上面提到的只是六项措施之一,当然还有其他措施,譬如要求各省级教育主管行政部门迅速对学校周边地质和校舍情况进行排查,凡发现地质隐患的要迅速报当地政府妥善处置,等等。但我想,即便那六项措施都能不打一点折扣地“切实贯彻执行”,也未必能够真正确保学生们的汛期安全。我这样说当然不是指责教育部,可是沙兰镇的特大灾难昭示我们的,又确实不是仅止于此。

  现在已经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洪灾到来之前和到来后,有居民往镇政府打电话却无人接听,往派出所打电话则被告知对方正在办案无暇顾及,按牡丹江市委秘书长王同堂的说法,“这直接导致了村民的不满情绪。”这哪里只是什么不满情绪,沙兰镇“公仆”们的渎职行为给全国民众尤其是那些痛失骨肉的人们所造成的巨大精神伤害,我以为怎么估计也不为过。遇难的孩子们都不过是些十岁左右的幼童,属于无完全行为能力者,给他们灌输一些安全意识,给予一些应急训练,当然十分必要。但是,当灭顶之灾降临之时,那些可怜的“自救自护能力”对得不到起码救助的孩子们而言,又能派多大用场?他们惟有下意识却徒劳无益地,在那些已经被浸于水位线下的教室墙上“攀缘”,给我们留下那些令人震撼的小手印!

  还有一个细节让人扼腕唏嘘: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奶奶和另一位学生的母亲,洪峰来临前跑到学校,告知老师,上游来水了,得赶快放学。可是班主任却拿着教鞭击打着讲台告诉已被吓得哭泣的孩子们:“都坐下,家长没来谁也不许走。”试想,如果当时老师放学,孩子们是完全可能逃脱那一劫的。而我们的教育,却是要孩子们无条件地听老师的话。我不想过多地指责沙兰小学的老师,他们的做法未必全无道理。但是,假如这时候当地的基层政府和公安派出所能够及时组织干部和民警火速赶往学校,将孩子们悉数转移到校外的高地上看护起来,悲剧同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孩子们一听说要发水了都哭着要逃生,这说明他们原本就有起码的“安全意识”。然而,那些下意识的逃生意识,却未得到成人世界最起码的回应。当我们亡羊补牢,为让孩子们安全度过汛期而制定一系列看上去很正确的措施时,千万不要忘了我们对他们的起码责任。作为弱势者的未成年人,当大难临头之际,孩子们当然需要“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但最需要的,却是成人世界的有效救助。这是我们——政府以及全社会的起码责任。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